已經二十五歲的劉文炳長得相貌堂堂,在他畢業之後,他選擇在地方為官。
眼下的他是廣州府的知府,而他今日出現在這裡,是因為今年是他回京述職的一年。
三年前,朱由檢的舅舅劉效祖去世,劉文炳就成為了劉府四十五口人的主心骨。
劉效祖去世後,劉文炳的母親杜氏便常對劉文炳說“我們家本無功德,只是因為殿下的緣故,才受此大恩,你應當盡忠報殿下,不要結黨營私。”
受到父親和母親的教導,劉文炳在劉效祖去世後更加謹慎厚道,也不隨便交結朋友,從不貪汙受賄。
即便隨著劉文耀和劉文照的長大進入仕途,劉文炳也沒有來找朱由檢,而是讓他們憑藉自己本事為官。
因此眼下劉文耀二人還只是北直隸宛平縣的兩個從八品官員,每年俸祿八十兩。
劉家怎麼做,朱由檢是看在眼裡的,他沒有追贈自己舅舅劉效祖什麼爵位,是因為他覺得沒有必要。
劉家和他牽扯過深,日後肯定要遷移齊國,追贈爵位只會讓他們一家人捲入齊王府的內部矛盾中。
這次劉文炳前來齊王府,也是朱由檢讓他來,他才會來的。
朱由檢叫他來的目的,自然是為了讓劉家早早遷移齊國。
他給劉文炳介紹了齊國眼下的情況,然後才說道:
“我準備改一改《大明會典》和《皇明祖訓》,讓藩國有封伯爵和散階的權力,然後為你覓個伯爵。”
“大兄萬萬不可如此……”聽到朱由檢的話,劉文炳連忙躬身回禮拒絕道:
“眼下劉家之所以尚能進步,便是因為生活所致。”
“家中四十五口人,憑我兄弟三人近一千八百兩俸祿已經足夠養家。”
“日後子孫為了養家,也必然上進,而不會因為家有餘財而為非作歹,荒廢度日。”
“若是大兄給了我爵位,先不說二弟三弟是否會因此失落,單我這一脈,日後恐怕就會因為爵位而變得跋扈。”
劉文耀拒絕爵位的理由讓朱由檢意想不到,他沒想到他這個表弟能看的這麼遠。
“既然這樣,就為文耀、文照上兩個散階吧。”
朱由檢對劉家沒有太多感情,但畢竟有血緣關係,劉府的老太還活著,她也是朱由檢的外祖母,朱由檢自然不可輕慢。
劉文炳當年受了一個正五品驍騎尉的散階,因此每年有八百兩俸祿。
現在他不受爵,朱由檢想的便是為劉文耀、劉文照兩個兄弟也授兩個散階。
散階無法世襲,這對劉家來說也能接受。
“就授他們二人正六品的雲騎尉吧。”朱由檢給出了散階的品級。
正六品雲騎尉的散階,代表劉文耀二人每年能各自領五百兩俸祿,相比較他們和朱由檢的關係,這其實也不算多。
“我會讓吏部在明年把你們三人算到齊國官員中,今年旱情看樣子是不會消減了,移民還有很多,你們此時移民不算太好。”
“休息一年,明年再前往齊國吧,另外明年開始,你們的俸祿也由齊國發放。”
朱由檢把自己的意思告訴了劉文炳,劉文炳聞言並沒有什麼不滿,他很早就知道自己一家人不可能再大明久留,除非朱由檢做上皇帝。
因此,面對朱由檢的安排,他表現的很冷靜。
“謝大兄照拂……”劉文炳畢恭畢敬的回禮表示感謝,朱由檢見狀也微微頜首:
“回去後代我向外祖母問好。”
“是……下官告退。”劉文炳聞言也退出了承運殿內,而朱由檢看著他離去的背影,轉身也看向了那幅《皇明齊國西京繁繪圖》。
“讓黃龍也早早準備明年遷移吧,告訴那混廝,他總不能在我後面才去齊國吧?”
朱由檢背對著王承恩等人開口,話裡有幾分調侃。
王承恩等人聞言,也紛紛跟著笑了起來,確實黃龍這厚臉皮待得時間有些長了。
憋著笑,王承恩畢恭畢敬的作揖回禮:
“奴婢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