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朱慈燃他們進入蒲門鎮的那一刻,如果沒有人告訴他們,他們或許會把這裡當成一個經濟不錯的小縣城。
只是一進入城牆,他們就直接來到了集鎮的商業街,街上有書店、包子鋪、肉店、花卉店、茶店、還有戲臺、說書檯等等店鋪設施……
兩丈寬的幹道上走動著往來的行人,所有人的步伐都很快,這讓已經適應了慢生活的朱慈燃等人有一種回到了北直隸的感受。
他們不由的有些拘束,進城之後找了可以停車的驛館,放好了行李,緊接著才出門逛起了街。
蒲門鎮明明只是一個鎮,但它的人口卻遠遠不止《黃冊》上的規模。
這個周長六里的小鎮內部擠了不下萬人,鎮內甚至還有寺廟、涼亭、拱橋、小園林等諸多用於娛樂散心的設施。
鎮內皇店的規模,也是按照縣一級的規模建造,其中物價比起福建貴了約一成左右,然而即便價格貴了那麼多,但在皇店裡逛東西的人卻比許多縣城皇店的人還多。
街道上,時不時能看到一兩輛腳踏車,騎著它們的人都身著絲綢,腰佩玉帶,看起來非富即貴。
很難想象,在一個普通的集鎮上,能見到數量如此之多的腳踏車,要知道即便到了今年,大明在腳踏車的年產量也不過五萬輛,售出的更是不足二十萬輛。
二十萬輛聽上去很多,但對於擁有一千七百多個縣,一萬五千多個鎮的大明來說並不算多。
朱慈燃他們走了十個月,在沿路的九個省裡所看到的腳踏車,大多都出現在縣城中,很少有在集鎮中出現,更不可能像蒲門鎮這種一刻鐘就見到不同人乘騎的二十幾輛腳踏車的場景。
然而事實是這樣的場景不僅出現了,甚至這個數量後續還上漲到了三十幾的規模。
如此則完全可以看出,腳踏車在浙江有多盛行,而浙江士紳商賈到底有多富碩。
儘管腳踏車的價格並不貴,但每個皇店對腳踏車的販賣指標都是有限的。
販賣商品越多,皇店才能獲得更多的商品自主選擇權。
“碼頭募力工!每日二十文!每日二十文了啊!”
走著走著,人群裡突然響起了募工的訊息。
朱慈燃他們回頭看去,只見一個身騎腳踏車的賬房先生舉著鐵皮話筒,一邊騎車一邊喊話。
“二十文?!”聽到募工的工錢價格,朱慈燃有些咋舌。
據他了解,廣州城的募工工價也就這樣,正常的集鎮工價都是八到十文不等,縣城略高,但也不會超過十二文。
一些府治可能會達到十五文,但是像蒲門鎮這種一個小鎮就敢給出二十文的工價,足以說明浙江的經濟環境到底如何。
“難怪各省百姓之前都會跑到江南來打工……”
朱慈燃不免有些唏噓,將自己一路上從老百姓口中聽到的一些事說了出來。
萬曆年間許多百姓都會不顧路引,帶上盤纏就前往江南三省打工。
之前朱慈燃認為是百姓吃不飽飯才背井離鄉來打工,現在看來、恐怕隨便在浙江找幾個工打上一年,其收穫也能超過十幾畝耕地的產出。
“這江南怎麼會有這麼多用工的需求?”
朱慈燃好奇開口,劉順聞言則是連忙去找路人打聽。
很快,他就帶著訊息回來了:“主要是桑田、耕地的佃戶,然後是碼頭的力夫,還有各類店鋪的活計。”
“殿下,這蒲門鎮的百姓自己都說鎮內的人口幾近萬人,這《黃冊》上只有四千不到,這……”
“好了……”劉順還想繼續說下去,卻被朱慈燃打斷道:
“《黃冊》人口的事情不著急,我們只要心裡有數就行。”
說罷,朱慈燃掃視了一眼這繁華如小縣城的蒲門鎮。
他真不敢想象,一個小鎮就能隱匿數千人口,那整個浙江、整個江南,到底有多少朝廷不知道的人口在私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