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忙於政事,疏於禮宴,眼下總算能歇一歇,體驗體驗了。
“殿下的排場可比當年萬歲大婚的還要大。”
王承恩笑著開口,朱由檢也微微頷首。
朱由校是天啟元年時大婚的,當時內帑不足,只呼叫了不到六十萬兩銀子。
六十萬兩銀子,作為皇帝的大婚來說,是略微有一些寒酸的。
但需要知道,當時朱由檢給秦戚兩家的軍餉也不過二十兩,而當時兩家兵馬只有七千人,算上各種用度也不過二十萬兩。
因此,在當時來說,能動用六十萬兩大婚,已經是相當不錯了。
不過此一時彼一時,經過朱由校十一年在位,朱由檢六年新政的革新,大明的財政狀況大大好轉。
雖說朱由檢下令只能用三十萬兩銀子,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順天知府和宛平、大興兩縣縣令藉口冬至,於是提前準備了一百二十萬盞魚燈,佈置在了內外城中,使得整個京城張燈結綵,僅此一項便花費數千兩。
加上提前一個月開始的修補路面,清理溝渠垃圾,不得產生異味等舉動,實際上順天府為了朱由檢的大婚就花去了近萬兩銀子。
這還僅僅是順天府自己的準備,而禮部更是從戶部調走三萬兩銀子,在民間兌換成錢,準備了三千萬枚銅錢,用作喜錢。
這些喜錢會裝在紅包之中,在過路時發給百姓,每個紅包兩枚銅錢,對照成雙成對。
除了禮部和順天府,工部也出了人力物力,把齊王府修葺、粉刷了一遍。
還有五軍都督府,他們抽調了附近六營拱衛營,配合驍騎衛,從齊王府門口一直排到了大明門門口。
到了大明門裡面,還有皇城三衛等著朱由檢,進了太廟後還有大漢將軍。
之後及冠結束,準備大婚時,拱衛營也會站在內城的主要街道,等待車駕繞行內城一圈後,護送車駕返回齊王府。
至於內廷,張嫣準備的鞭炮就不用多說,到了晚上還會組織一場長達三天夜晚的煙火會。
這次的煙火會,內帑出銀兩萬兩,採買了八十萬斤煙花,摺合四百八十噸煙花。
光奢華是不夠的,朱由檢貴為天之驕子,大婚雖然需要龐大的場面,但他是大明的齊王殿下,不是鄉下的土財主。
因此,他的大婚不光要在場面上宏大,還需要在很多細節和禮儀上下功夫。
首先,在確定他的王妃是誰的時候,禮部就已經派遣官員去到宗廟和天壇地壇去告慰了大明十四位先帝。
之後,禮部前往王妃袁禧嬪家中,向袁府定親,並在定親的時候進行了納吉,納徵和告期三種禮儀。
所謂納吉乃是明代婚嫁禮法第三禮,主要就是男方透過詢問女方八字然後進行占卜,並將占卜結果告知女方,然後定親的禮儀。
納徵則是送彩禮的禮儀,這一點禮部都沒用齊王府的銀子,就直接從內帑準備了價值五萬兩的金銀珍寶充為彩禮,送給了袁府。
袁府也準備了相應的嫁妝,但比起禮部的闊綽,他的嫁妝顯得不值一提。
至於最後的告期,則是挑選黃道吉日出嫁的日子。
朱由檢得知自己十月三十大婚的時候,禮部實際上已經完成了大婚三分之一的流程。
唯一讓齊王府的王承恩、楊媛愛等人有參與感的,便只有接下來的迎娶工作了。
今日天還未亮的時候,楊媛愛就帶人進宮,在張嫣定下婚禮舉辦的地點設定王座,制桉,節桉,滷薄(結婚時候的儀仗隊冊子),彩輿(婚轎)等等物件。
禮部的官員也早早的將各地方官員、各使節、各藩屬國送來的禮物擺放在朱由檢即將舉行婚禮的大殿臺階上面。
諸如黃龍、盧象升、戚元輔等距離遙遠的禮物,禮部也從戶部借調等同價值的金銀擺放,在婚禮結束後奉還。
這次朱由檢大婚的地點是武英殿,而武英殿上的道路和臺階已經鋪滿了珍寶金銀,可謂黃金白銀開路,奇珍異寶做花。
不過雖然心裡知道了,但這些場景他還沒見到。
端著椅子坐在王府門口,不免有些寒意。
朱由檢接過了曹化淳遞來的暖手銅爐,等了大約一刻鐘,禮部的人才策馬而來,對朱由檢遙遙拱手:
“請殿下往太廟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