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這種賴以生存的狩獵,對於北山女真人來說成為了生活消遣。
至於溫暖,雖說北山有著眾多樹木,但在曾經,想要儲存足夠渡過七個半月漫長冬期的木料是很艱難的。
在這冬期最冷時能達到零下四十幾度的北山地區,屋裡的火爐是十二個時辰都不能停下的,停下就意味著死。
這不斷燃燒的火爐,一天最少要燒六七十斤,一年便是兩三萬斤木柴,而給他們收集木柴的時間只有不到一百三十天。
這意味著他們每天最少要準備兩百斤木柴,搭成柴火堆來自然風乾。
兩百斤木柴並不多,便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也能很快收集過來,但對於他們這種漁獵民族來說,一個孩子也是勞動力。
這個孩子如果去狩獵,那一年最少能獵到數千斤肉,去捕魚也是如此。
因此寒冬對於北山女真人來說,是一個逾越不了的存在。
只是這種無法逾越的存在,在郭桑岱到來後宣佈消失。
郭桑岱會在冬期到來前,給每戶發三千斤蜂窩煤。
儘管第一年冬期會有一些人因為操作不當而死去,但之後在郭桑岱帶人修建火牆、火炕以及水渠,開始採用個體供暖的方式後,這種情況基本消失。
三千斤蜂窩煤不多,但在糧食充足後,每戶人家都可以用幾天時間去儲存數千斤柴火。
這些柴火加上蜂窩煤,足夠他們度過寒冬。
這些種種的改變,足以可見他們的生活質量提高了多少。
因此生活在奴兒干城的北山女真人十分尊重郭桑岱,但同時他們也知道,實際上是大明一直在資助他們。
北山女真人不是傻子,那幾乎每十天來一次的十幾艘大船一直在運送穀物,鐵器和兵器甲胃,還有一些發放的牲畜和蜂窩煤。
那些船隻雖說沒有打著大明的旗號,但那樣體型的船隻,也只有大明能造得出來。
落後不一定淳樸,但只要有奔頭就不會有人願意通敵賣國。
北山女真人對於南邊的建州女真深惡痛絕,此乃家仇,而郭桑岱發放食物和牲畜,這是恩惠。
換源app】
沒有人願意拋下即將到手的恩惠,用情報去換不一定到手的富貴。
加上郭桑岱發糧食基本是按照一個月八斗來發,這點糧食根本不足以讓一戶人家南下,徒步跨越近千里去尋找建州女真。
這一系列手段,才是郭桑岱和奴兒干城秘密沒有被曝光的前提。
簡單來說就是人人都有奔頭,每年奴兒干的女真人都會增加半畝耕地,許多人都認為只要能堅持二十年,他們就能自己種植穀物來養活自己,並且圈養許多牲畜,過上頓頓吃肉的生活。
人實際上都是一樣的,惡的只有階級。
如果努爾哈赤和金國的貴族不想造反,那他們也能過上封建時代較為舒適的生活,可他們偏偏選擇了造反。
郭桑岱沒有那麼多野心,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命脈在大明手上。
確實,奴兒干在二十年後可能會做到自己自足,但是二十年時間太長了。
在郭桑岱看來,建奴的存亡就是這幾年,而建奴滅亡後,只要朝廷想,那朝廷很快就能沿著黑水河(黑龍江)一路修葺城池衛所北上,將奴兒干牢牢控制住。
況且,郭桑岱也不是瞎子,他畢竟是錦衣衛的人,而為了讓他不起造反的心思,陸文昭常常會示意李若璉,放出一些大明科技的訊息。
在郭桑岱這裡,他目前知道的就有有軌馬車這樣的存在。
有軌馬車可以在三個月的時間裡,跨越四千裡將物資從北直隸送到奴兒干,這已經足以讓人瞠目結舌。
除此之外,還有那近在遲尺的北島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