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產量,顯然不符合朱由檢想要的工業進步速度。
儘管知道投入大筆金銀會導致地方通貨膨脹,但大明眼下沒有太多本土財政可以使用,所以朱由檢只能對王承恩道:
“把蒸汽機工廠建設用的五十萬兩提高到三百萬兩,在門頭溝、密雲、延慶、太原、遵化、保安六地各自建設六個工廠。”
朱由檢選的這幾個地方,都處於環山的河谷平原,因為這樣比較容易保密。
“奴婢領命……”
王承恩應下,隨後提醒道:“是否要知會萬歲?”
“自然……”朱由檢點了點頭,第四版蒸汽機這種大事他必然要告訴自家皇兄。
六個工廠,代表的是每年六百臺大型高壓蒸汽機,一千八百臺工業蒸汽機和六千臺農用蒸汽機。
雖然農用蒸汽機的速度比較慢,想要實現朝廷為八九萬個自然村買單的想法需要十幾年。
但工廠這種東西,建的越多,發現的問題越多,提升的越多,產量就會越高。
更何況,朱由檢日後每年都會下令建設蒸汽機工廠,因為蒸汽機代表的是工業產能。
由此一點,就能看出大明的體量有多麼龐大。
英國本土在一八二五年的工業需求不過一萬五千多臺蒸汽機,而大明這邊八千多臺只是起步。
人口和疆域代表了需求,大明的需求比英國旺盛十幾倍,在內燃機出現前,大明最少需要上百萬臺蒸汽機才能滿足自身需求。
不過在朱由檢看來,大明的蒸汽機恐怕沒有達到一百萬臺就要跨入內燃機時代了。
想到這裡,他看向了王徵,不免對其抱有希望道:
“第四版蒸汽機研究結束後,你分心研究一下內燃機吧,課題和大概理論你應該都看過了。”
越近現代的科技產物越繁瑣,朱由檢對內燃機的記憶,只記得自己車壞去修車時見到的汽車發動機,以及基礎的活塞知識。
這些知識自然不可能啟發出內燃機,但基礎的原理可以。
能熬到第四版蒸汽機出來,朱由檢以及很滿意了,第四版蒸汽機以及足夠大明的需求了,再往後的話,除了農用蒸汽機的進步,不然朱由檢不會太關心。
他比較關心自己離開大明前,能不能看到內燃機的出爐,哪怕是初始版本。
“內燃機這個課題,我們淺淺瞭解,但資料太少了,僅僅知道原理恐怕……”
王徵面露難色,而朱由檢見狀也釋然了,安慰道:
“蒸汽機能跨入第四版已經不錯了,等你們徹底解決它的所有問題,朝廷會有豐厚封賞的。”
“謝殿下……”聽到這話的王徵作揖回禮,而朱由檢看了一眼旁邊的朱慈燃和李定國,轉身才道:
“去看看其他的科研課題吧……”
說罷,他走向門口,而朱慈燃和李定國見狀也連忙跟了上去。
王承恩拿出手帕讓朱慈燃擦了擦手,隨後幾人逛了軍備院的所有科研院所。
總的來說,一年多的時間過去,各項科研都有進步,而第四版蒸汽機誕生後,除了交通和工業、農業上的進步外,或許最大的進步就是軍工。
朱由檢特意看了一眼還在研究中的後裝槍車床,儘管車床還沒有實驗透過,但軍工院的人都知道,它的運用只是時間問題。
一旦車床和第四版蒸汽機運用,那明軍以一敵百,一萬人橫掃西域和漠北恐怕就不是妄想了。
面對正在矯正的車床,朱由檢想到了東北的建虜:
“最好一年內解決問題,明年投產,我希望在掃北的時候能看到它在戰場亮相。”
“殿下放心……”畢懋康作揖回禮,而朱由檢見狀也轉身離開了軍工研究所。
科技的變革會讓大明的變法更為順暢,士紳終歸要退出歷史舞臺。
面對這樣的時代更迭,朱由檢都有些迫不及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