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大錢,主要還是作用於貿易,鑄造的規模不會很大,朱由檢準備鑄造一千萬枚左右,造價在九百零一萬兩銀子,價值在一千萬兩。
至於第二款的銀幣小平錢,則是使用九厘銀,九分一銅鑄成,重量為一兩,面額為一百文,造價為九十九文。
第三款則是銅幣大平錢,九分銅,一分錫,重量一兩,面額十文,造價九文五厘。
第四款就是銅幣小平錢了,九厘銅,一分錫,重量一錢,面額一文,造價九厘五。
銀幣大平錢透亮,小平錢渾濁,銅幣則是大小問題不一樣,實際上造型都銅色紫紅,真書直讀。
錢面文字“天啟通寶”四字以楷書書寫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其文字筆畫清秀。製作上鑄工精湛,整齊劃一,錢文秀逸,是十分精美的貨幣。
以這七十二萬斤銅來拿鑄幣,完全可以鑄造近一千三百萬枚的十文大平錢,或者一億三千萬枚的一文小平錢。
新錢的樣式實際上和以前的舊錢沒有太大區別,唯一的局面就是錢幣延邊多了六十道細齒,內裡多了印花。
只是這兩個簡單的防偽手段,就能避免市面大部分假錢作坊製作。
“眼下朝廷的金銀銅產量幾何了?”
朱由檢轉頭對王承恩詢問,而王承恩聞言,下意識就從身上摸出了一本文冊。
朱由檢最近都在忙著鑄錢的事情,王承恩也一直在身上帶著相關的文冊。
“舊港的新礦加上小西洋監察使司,日本等地的新礦……”
王承恩頓了頓,顯然還在找,而朱由檢也不急,則是等了王承恩一會兒才道:
“今歲朝廷歲入黃金一萬九千餘斤,白銀四十七萬斤,銅二百六十一萬斤,鐵一萬萬九千餘萬斤,煤七十九萬萬斤……”
說到這裡,王承恩又道:“軍備院已經將雷管研製出來了,威力增加之後,各類礦山的開採速度應該能提升不少。”
“金銀銅鐵都按照我之前所說庫存。”朱由檢聽後微微頜首,提醒了一下王承恩。
如果按照大明眼下的礦採速度,按照之前制定的規則,大概十年時間就能積攢起三百多萬兩黃金,八千餘萬兩白銀,近三千萬斤銅和二十億斤鐵料。
不過朱由檢沒有必要等那麼久,尤其是貨幣改制這一點。
他只需要宣佈今年對於田賦和商稅,統一使用銅錢來收取,那麼他就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兩百多億枚銅錢。
不過他要是真的這麼做,必然會擾亂市場。
必須要在不擾亂市場的前提下,完成貨幣革新,那麼投入的量就不能一下太多。
以眼下大明的金銀銅庫存,完全可以一次性製造兩千六百多萬枚銀幣大平錢,或者兩億六千多枚銀幣小平錢,以及八千萬枚銅幣大平錢和八億枚小平錢。
這點數量對於大明流通的銀、銅幣市場來說,根本就微不足道。
換算之後,它們的價值也就是兩千六百萬兩白銀,以及價值一百萬兩銀子的銅錢,合計不過兩千七百萬銀子的價值。
對於大明這個保守市面流通金銀銅折色後,或許能有幾十億兩王朝來說,根本就不算什麼。
如果單純等著礦產開取來鑄造錢幣,那每年頂多鑄造八千萬枚銀幣小平錢,以及四億枚銅幣小平錢罷了。
金銀銅礦的徵收,只是朱由檢為了保障自己貨幣推行計劃的起始點,真正的銀銅收取大頭,還是要靠稅收。
大明的稅收,一年徵收白銀兩千多萬兩,五千萬石米麥。
但凡更改為糧食可以用銅錢收取,哪怕只開放五分之一的口子,那也能收上來三十多億枚銅錢。
之所以沒有人這麼幹,是因為大明假錢橫行,收取銅錢必然是一筆虧本買賣。
不過朱由檢並不在意,一時的虧本,換來的是大明經濟的新一輪變革。
哪怕每次收上來上億的假錢,損失也不過就是十幾萬兩銀子罷了。
更何況,假錢之中也是有少量銅的,對於朝廷來說,這點虧本並不算什麼。
不過需要讓朱由檢在意的,是大旱下需要保證糧食的儲量,因此註定了大明朝在這十七年大旱中,不可能將糧食轉為銅錢徵收。
然而這點,朱由檢早就想好了,他要收集銅錢的方法,不是透過稅收,而是透過皇店……
“皇店眼下每年的銅錢流水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