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靈異小說 > 家兄朱由校 > 第三百零二章 再苦一苦外人

第三百零二章 再苦一苦外人 (第2/5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玉心血 男裝後掰彎了黑蓮花陛下 穿進戀綜狂甩巴掌 貴妃千嬌百媚 喪屍季節 重回十二歲,渣爹小三償債吧 [八零] 我的群星帝國 星戰狂狼 大乾邊關一小卒 這野史,怎麼全成真了? 超級體育巨星 網遊之一招制敵 神礪鋒起 白狼公孫 喪屍王系統 崛起一萬年 嫡子世無雙 大海賊之神級高手 三歲奶團下山:絕嗣皇帝爹有崽了 網遊之逆天飛揚

大小諸藩三十餘支,哪怕每藩只遷移一萬百姓,也需要支付大明朝三百多萬兩銀子。

更何況,區區一萬百姓又能幹些什麼?

對於享受的諸藩來說,恐怕單單營造王宮的工匠就需要專門遷移上千人。

不過、建造方面的還好說,諸如紡織、瓷器、茶葉等相關行業的匠人,朱由檢是一個都不可能放走的。

大明是需要在大災之年把人口遷移出去,降低朝廷賑災的成本。

但這也是一個從農業轉變為工業的機會。

這並不是說朱由檢要讓大明脫離農業,而是他要讓大明朝脫離小型農業,轉向中大型農業。

農民不賺錢嗎?

這個問題問出來恐怕許多人會嗤之以鼻,因為在工業時代下,農民確實不賺錢。

到了資訊時代,一畝低產田收穫八百塊錢,而化肥農藥算起來就得五百多,接近六百塊錢。

種一年的地就能收穫兩百塊錢,儘管還有不少補貼,但補貼也十分有限,遠不如去城裡上一個月班,這也是後世許多人不願意繼續做農民的原因。

因為在資訊時代下,隨便找個班上,都能一年賺個幾萬塊。

大明雖然說因為糧食產出低,成本低而導致一畝地能收穫大概八百文,但實際情況也好不到哪去。

明代的社會風氣已經反應了小農經濟下,農民必須在農閒時進城打工。

這也是朱由檢一直以來明明知道百姓私下打工,逃稅嚴重卻沒有抓的原因。

哪怕眼下大明基本上許多百姓都有三畝的保障田,但一年下來,除去成本頂多能有二兩銀子的收入。

可在南京城、北京城、甚至次一等的揚州、成都、蘇州等地,只要進城打工,每日工錢都是三十文、二十文起步。

甚至朱由檢在和楊漣的書信溝通中也瞭解到了,如大理這種在這個時代不入流的小城,民夫工錢一日都十二文。

在一年十二個月,農閒足足八個月的時間段,刨除過年那個月,七個月的時間裡,大理城的民夫進城打工都能得到二兩五錢銀子的工錢。

加上地裡的收成、差不多是五兩銀子不到的收入。

不過、大明朝畢竟是農業社會,實際上也沒有那麼多需要用工的地方。

許多農民還是隻能靠著手裡的田來養家湖口,而小農經濟下,二兩銀子的收入養活自己自然沒有問題,過的也可以很滋潤。

但一人三畝田,一戶十五畝的這種政策會隨著人口的增加而慢慢崩潰。

實際上到了現在、就已經有崩潰的跡象了。

朱由檢透過解決衛所,發放軍屯田,實際上是緩解了大明土地兼併的一部分矛盾。

只是人口不會是定額的,兩人結合家庭,再剩下一個孩子,便從兩人六畝變成三人六畝了,而朝廷沒有多餘的田地發放給他們。

如果再生一個……

實際上這種脆弱的一人三畝模式,只需要一代人,甚至十幾年的時間就會被劇增的人口給衝擊掉。

怎麼讓土地兼併的矛盾降低?

很簡單、給農民發更多的田,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這實際上是一個經濟問題,而土地兼併實際上也是一個經濟問題。

如果在城裡就能吃飽飯,那許多農民也不會選擇種田,矛盾自然從土地上,轉移到了就業上。

大明的體量不能走純工業化,因為沒有那麼多需求和就業崗位,盲目的轉型只會導致產業過剩。

朱由檢要走的,是在保持對外遷移的同時,從一人三畝的小農經濟,轉換為一人三十畝,甚至上百畝的中大型農業經濟。

未來的糧食畝產提高,必然導致糧食價格下降。

種三畝地會漸漸的養不活一個人,但是種三十畝和上百畝就絕對能養活一個人。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唐人至尊 重振皇明從天啟開始 大宋皇家旅遊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