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對於收復安南之事,可是一直念念不忘,若是安南的事情辦好了,或許諸位都有授勳封爵的機會……”
一席話、讓在座眾人的心情瞬間被吊了起來。
授勳封爵,這代表是的是什麼不用多說。
武勳和爵位,兩個東西加在一起,那可真的是保三代富貴了。
不過、洪承疇為什麼專門對他們說這件事情,這就有點令人深思了……
倒是對此、臉色蒼白黔國公沐昌祚看出了一些端倪。
他發現洪承疇特別喜歡用自己的孫子沐啟元,以及元謀土司出身的普名聲,而二人最大的共同點就是殘暴……
沐啟元在戰場上多次多次殺俘,普名聲則是經常縱容自己的土司兵劫掠叛軍城池。
前者所作所為,洪承疇基本不說什麼,而後者,洪承疇一般會提醒別傷害到大明百姓。
二者一結合起來,沐昌祚立馬就想通了共通點。
這可不就是趕苗拓業的手段嗎?
趕苗拓業、實際上就是把當地頑固階級勢力和他們的狗腿子滅門,隨後對被壓榨的普通少民發放耕牛種子,移民漢人開荒,開辦官學,引進先進的醫療技術,開闢道路驛站,設埠通商。
這都是提高生產力的好事,但不可否認,這些好事的前提是明軍在西南所造成的戰爭破壞。
原本土地上的階級勢力被瓦解,隨後遷移漢人,解放被壓榨的部分少民,然後在地方形成統治。
沒有這些手段,明朝以後中原王朝的西南也不會有那麼穩固。
沒有這些手段,恐怕西南依舊會形成一個擁有其他文化的國家來對抗中原王朝。
現在洪承疇想要利用沐啟元和普名聲來對安南上演一場類似於“趕苗拓業”的戰爭手段,而以他的官職,恐怕沒有權力做出這個決定……
摸清楚了來龍去脈,沐昌祚臉色陰晴不定。
他的孫子他知道,驕縱桀驁,殘暴無能,這麼多年都是靠著自己,還有朝廷對西南的漠視,才沒有闖出什麼亂子。
如果自己走了,這傢伙還留在雲南,遲早會把沐氏拖下水。
將他外放,用他的殘暴對付安南人,不僅沒有過,反而有功。
想了想、沐昌祚似乎有了底氣。
就單憑沐啟元的這份殘暴,只要大明出兵收復安南和東籲,黔國公府的爵位都不會被世襲降低。
明白了一切,沐昌祚便起身說道:
“安南人殘暴無能,此前數年經常越邊來屠戮我大明百姓。”
“若是朝廷下旨出兵,我沐氏願為先鋒,我爺孫二人願意鎮守安南!”
沐昌祚突然的表態,讓眾人猝不及防,而洪承疇卻早有預料一般,笑呵呵的說道:
“黔國公不愧是國之砥柱,有了您這句話,我就放心多了。”
沐啟元和普名聲,實際上都在沐昌祚的節制下。
沐昌祚既然看出了洪承疇的心思,願意站出來表態,那洪承疇也不怕沒有人背鍋了。
安南數百萬人太多,只有利用好下面的人,洪承疇才能圓滿的給齊王交出一份答卷。
現在這個人選有了,而洪承疇也開始想、要怎麼給齊王回信了。
“還是這樣寫比較好……”
四點還是準時一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