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看能不能降低到二百萬兩,然後一次性付清五十萬,剩下的一百五十萬兩分為九年償還。”
“嗯……”
三人商議了一小會兒,最後科恩試探性問道:“能否降低到二百萬兩,我們願意第一年支付五十萬兩的賠償,剩下的一百五十萬兩分為九年支付。”
“二百三十萬兩,五十萬兩今年賠付,剩餘一百八十萬,分九年賠償,每年二十萬兩。”李旦心不在焉的拿起酒壺抿了一口。
“這……”科恩皺眉,但他也知道,拖得越久,局勢就越不利,明軍就要價越高。
“好!”
瞬間的思索,當即讓科恩懷著沉重的心情點了點頭,但是他補充道:
“我們希望能從將軍閣下手中購買這樣的十艘商船,並請同意我們參與貿易。”
話音落下的同時,科恩害怕李旦拒絕,因此連忙解釋道:
“我們是歐羅巴在南洋地區人數最多,商船規模最大的公司,每年東西方往返的貿易額超過一百萬兩。”
“如果您願意批准我們購買商船,那我們的規模將持續變大,日後購買的貨物也將越來越多。”
“現在的歐羅巴急需大量的商品,只要我們的規模擴大,一定能為大明天朝帶來充足的金銀。”
不得不說、荷蘭東印度公司能在南洋地區形成這麼大的規模,在選人上確實有獨到之處。
不同於英國、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國等國家,一股腦的將頂尖人才留在本地,次等送往美洲,第三等送往遠東。
荷蘭可以說算得上是平均分配,也正因為如此,科恩的能力實際上並不差。
他能在落於下風的時候,還能站在己方和大明兩方角度來思考問題,並有膽子提出這種請求,這樣的一切讓李旦和黃龍都對他刮目相看。
儘管科恩制定了逼迫大明開關貿易的計劃,並計劃失敗。
但從一些角度來說,科恩這個人倒是一個大明能合作的人。
想到這裡、黃龍眯了眯眼睛,隨後道:
“如果我給你三十艘七千料商船,你能增加多少貿易量?”
“運送好的貨物,可以增加二十萬兩的貿易量。”科恩連忙回答道,顯然做生意已經刻在了他的骨子裡。
“一艘七千料商船,三萬兩銀子,你能出多少銀子,我們就賣多少。”黃龍眯著眼睛開口,根本不擔心科恩帶著商船回去拆解後模仿學習。
說白了、商船和軍艦不同,用料也不同。
大明新式商船和軍艦,都是朱由校和工匠們,針對柚木和其他大明本土木材的特性來製造的船隻。
如果沒有柚木,那更換其他木頭只會增加造船成本,並且船隻強度不會有大明新式船隻那麼強。
這也是朱由校研究出來的防盜手段。
畢竟木質風帆商船和軍艦,實際上與西方軍艦大相徑庭,只要看過船隻外形和炮口,以及一些水手的操作方式,就等於盜取了一半的技術。
剩下那一半技術,只需要不斷試錯,就能研究製造出來。
大明只有保持不斷地進取心,才能不被西夷追上。
不過、即便追上也沒有用,因為以歐洲眼下的鋼鐵產量和火炮產量,單獨一個國家想要打造出一支甲級艦隊都費勁,更別提比擬海軍十二衛了。
因此黃龍才會那麼的慷慨。
與其讓歐洲人偷學,倒不如大大方方把船隻送過去,讓他們知道了造價後,心甘情願的掏銀子來買。
哪怕幾年後、十幾年後他們模仿成功,但那個時候的大明海軍,誰知道會發展成什麼恐怖模樣?
經過這次的南征,黃龍也覺得該淘汰一些六千料和七千料的補給船了,七千料以上才是艦隊最需要的。
這些補給船改造成軍艦的代價太大,倒是可以坑一把科恩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