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八萬石糧食、是朱由檢將交給河南、山東等地宗室的救濟糧。
宗室不可能去遼東,因為朱由檢的革新是在當地革新,是收回藩王的私田後,發給宗室。
如果朱由檢要求宗室也去遼東,那麼宗室必然不會支援革新。
因此、這是朱由檢不得不做的讓步……
在這樣的讓步下,朱由檢開始傳令各軍圍剿,招撫叛軍。
所有叛軍,只要首腦投降,叛亂之事可以既往不咎,但都會被髮往遼東屯墾。
當這樣的訊息傳出來,早就被朱由檢打崩潰,圍崩潰的叛軍毫不猶豫的投降了,而朱由檢也履行了承諾,沒有殺這些叛軍將領。
他對這些人一視同仁,打亂後安置在了祥符縣、洛陽縣城北的黃河邊,並設定粥場。
至臘月初三,河南、山東兩省的聞香教叛亂被徹底平定,而四川、湖廣、浙江等地的叛亂也因為規模太小,相繼被地方兵馬平定。
不過、叛亂被平定,卻不代表朱由檢可以回去了。
臘月初五,朱由校下旨,敕封朱由檢為臨時的陝西、河南、山東三省經略,負責善後兵災。
於是、剛剛抵達祥符縣的朱由檢率先下了指令:
“陝西、河南、山東三省百姓,流民,若有願意開拓遼東者,可前往洛陽以東黃河渡口,領取災民牌,北上遼東。”
“沿途均有粥場,抵達遼東後,朝廷發放農具,每月按人頭提供一百二十斤糧食,三十斤菜,二兩油,三兩鹽。”
“直至三年田畝秋收之後,繳納三成賦稅,其餘各歸百姓,停止發糧。”
周王府承運殿內、朱由檢坐在主位一側,另一側則是敢怒不敢言的老周王朱肅溱,而朱肅溱旁邊則是站著朱恭枵和朱紹烔。
三人咬緊了牙關,卻不敢有絲毫的不尊重,而朱由檢則儼然是周王府的主人般,對左首第一位坐著的陸文昭下令。
陸文昭往下是天策衛指揮使和孫守法、陸修等人,而坐在朱由檢右首的,則是河南的大小官員。
他們低頭眼觀鼻、鼻觀心,不敢摻和什麼,生怕被這位有兵權的齊王殿下遷罪。
不過朱由檢說到了最後,卻還是把目光看向了他們,但話卻依然對陸文昭說:
“三省官員胥吏,若有阻攔流民與百姓遷移者,抄家充軍,發配遼東!”
“……”這話聽得河南大小官員體表一寒,而朱肅溱臉上的肉也抽了抽。
“殿下、還有需要補充的嗎?”
陸文昭寫完了所有,抬頭詢問,而朱由檢卻道:
“就這樣吧、錦衣衛好好監督便是,無事你們便退下吧……”
“卑職(末將)告退……”見朱由檢這麼說、陸文昭和諸多將領起身,便示意要退下。
同時河南的官員也紛紛起身,尷尬陪笑道:
“殿下、河南還有公務,下官等人便先退下了。”
所有人都知道,朱由檢是要和朱肅溱說宗藩的事情了,因此都識趣的表示要離開。
朱由檢微微頷首,而官員紛紛離開,最後只剩下了心虛的周藩三人。
在所有人都走遠後,朱由檢才端起了茶杯,不緊不慢的對朱肅溱道:
“周王叔,這宗藩的革新條例,您應該都看過了吧?”
“周王府除了俸祿田以外的六餘萬畝耕地,御馬監以二十兩銀子一畝購入如何?”
由於明朝的藩王封地不是實際佔地,而是封地上的田賦在地方留存項部分作為宗祿發給藩王。
再加上永樂後實際發放為洪武時期額度的百分之三十,而嘉靖四十四年宗藩條例後實際發放為平均百分之二十,剩餘部分記賬但是永遠兌現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