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候僅憑這10%的輔糧,就能養活大明上億百姓三四個月。
它們的出現,會降低百姓對於稻、麥、高粱等作物的需求,變相能用有限的土地,養活更多的人。
不過僅僅是這樣,依舊無法保證讓大明上億百姓渡過十七年的大旱。
因此、最為重要的還是對東北、西南、南洋、西域、河套等地的開發。
“滿桂那邊,記得先保障他們的紅薯、土豆耕種,另外永平府的辣椒、西紅柿、等來年開春也可以送往一些種子去大寧。”
朱由檢開口交代,而王承恩微微頷首回應。
辣椒和西紅柿,是附帶找到的傳入作物,不過產量沒有後世的恐怖。
這個時代的辣椒畝產在一千六百斤左右,西紅柿則是三千斤。
辣椒可以禦寒,增加熱量,西紅柿則是畝產多,完全可以成為蔬菜市場上的大頭輔食。
總之、一系列的作物,都是為了接下來幾十年的嚴寒,十幾年大旱做準備。
所要做的就是增加輔食,減少主食攝入。
儘管對於王承恩來說,他並不知道自家殿下為什麼那麼在意這些玩意,但他依舊盡心盡力的去做。
回應了朱由檢後,他對朱由檢也開口道:
“殿下、您說的花生,我們的人在登來找到了。”
“花生找到了?”聽到這話,朱由檢眼前一亮。
花生在這個大豆畝產一百五六十斤,出油只有18%左右的年代,可以說是能讓百姓渡過大饑荒的好寶貝。
人的肚子裡要是有了油水,對糧食的需求就會大大的下降。
“當地的花生畝產幾何?”朱由檢急切的詢問,而王承恩也道:
“這玩意倒是好養,四月種,八、九月收,一畝能有個一百斤出頭的樣子。”
王承恩彙報的訊息,並沒有讓朱由檢灰心,因為按照大明的稱重和後世比,這一百斤大概就是後世一百二十斤的畝產。
花生的畝產雖然比大豆低,但奈何它的出油率高達四成,也就是一畝花生快比得上兩畝大豆了。
“好訊息啊……”朱由檢攥緊了拳頭,隨後對王承恩道:
“在登來一地收購足夠多的花生種子,在北直隸南部的官田耕種,等一下我會寫一個怎麼榨油的冊子,你讓人按照那個冊子來就可以了。”
“奴婢領命。”王承恩作揖應下,而這個時候大帳外也飄來了飯香。
朱由檢嗅了嗅,肚子也咕嚕咕嚕的叫了起來。
他倒不覺得尷尬,對陸文昭和王承恩一笑隨後擺手道:
“走!先吃飯,既然軍屯田的事情要解決了,那我也該帶六衛軍返回順天了。”
說罷、他一馬當先的走出了大帳,而陸文昭和王承恩緊跟在他的身後。
只是當三人剛剛走出,不遠處就有人一路快走而來,而陸文昭也下意識護在了朱由檢的前面。
來人是身著百戶服的錦衣衛百戶,他走到了朱由檢面前後,便先行作揖行禮,隨後掏出手書道:
“殿下、天津來信,臘月二十六、天津船塢的十四艘民船下水。”
“這麼快就好了?”聽到這個訊息,朱由檢接過手書,撕開後一目十行的看了起來。
果然、信中的船塢掌事已經回應,說是十四艘民船已經完工靜置三天了。
眼下就等待臘月二十六那天的下水了。
民船是製造風帆戰列艦的經驗累積,對於大明未來的無敵艦隊,朱由檢十分重視,因此對王承恩道:
“收拾收拾,明日我們先行出發,前往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