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想出一個穩妥,又不刺激得利黨派神經的辦法,是朱由檢必須要做的事情。
他從滿桂的講述中走了出來,並在第一眼就看向了楊漣。
“楊給事中認為,若是走海運,運糧食前往遼東可行否?”
朱由檢一開口就試探起了楊漣,只因為楊漣是東林黨中,少數背後沒有既得利益團體站隊的大臣。
如果連楊漣都不敢直面海運,那麼其他東林黨就更不敢了。
朱由檢的話,讓所有人看向了楊漣,而他也不是傻子,只是開口道:
“若是事情對朝廷有益,自然可以辦事,但殿下需要想想,大明朝還經得起殿下折騰幾次。”
楊漣隱晦的提醒著朱由檢,這也擺明了,楊漣想做,但他如果做,東林黨內部肯定也會反對。
東林黨的支持者都是鄉紳,他們也是靠糧食土地吃飯的,很難保證他們和漕糧的事情沒有關係。
大明朝眼下就好像一個百病纏身的老人。
若是小心翼翼,一點點的把各種小病祛除,那麼還能再活一段時間,但大病還是會爆發。
可如果一下就想著把最大的病痛幹掉,那麼只會讓它猝死。
要動海運,必須先把皇帝的威嚴推到最高,而推動皇帝威嚴的事情,無非就是打仗和政治手段罷了。
要麼如嘉靖一樣,把整個朝廷玩在鼓掌之間,要麼就像明成祖、明太祖一樣,連番大勝。
又或者、如朱由檢老祖宗中的明憲宗朱見深一樣,兩手抓。
可朱由檢不可能又去耍政治手段,又去打仗。
因此他只能靠好皇兄了……
想到這裡、朱由檢也收起心思,對滿桂、孫應元、戚金等人道:
“我明日會啟程返回京城,返回京城之後,會要求各地布政使司張貼告示,將御馬監募兵的要求,還有開墾燕山腳下荒地的事情傳告百姓。”
“滿桂你派人回宣府招兵,順帶看看戚老將軍的練兵之法,有沒有什麼可以借鑑的地方,暫時監督代管羽林三衛。”
“化淳你留在軍營,明日替我接待石柱兵和秦將軍,後天工部的武功三衛工匠抵達,便可開始動工修葺皇陵。”
說完這些、朱由檢沒有再說什麼,戚金三人拱手作輯,曹化淳點了點頭,而楊漣則是閉口不談。
朱由檢見他不說話,也沒有說什麼,而是帶著王承恩退了下去。
倒是兩人離開後不久,一名錦衣衛突然拿著手書向著朱由檢走來,並遞上道:
“殿下、事情有變,您恐怕要知道一下……”
“嗯?”聽到這話,朱由檢有些不好的預感,接過手書一目十行。
信中內容並不多,只是一句“秦良玉已領酉陽白桿兵三千北上”。
朱由檢沒有想到、秦良玉在派出了秦邦屏等三千石柱白桿兵後,又在短時間訓練了三千酉陽白桿兵北上。
這麼一來、他想要圍剿奢崇明的計劃就有了缺陷,但從另一面來說,這也代表他在北方的牌要更好打了。
“必須得把圍剿奢崇明的計劃改一改了……”
皺著眉,朱由檢在心中想到了這一點,隨後便收起了手書,準備收拾東西,明日返回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