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一切的原因,都是因為太監高淮亂遼,導致遼人不信任明朝,而親近蒙古和建奴的結果。
現在去想到底是誰出賣情報,倒不如想想怎麼穩定遼東局勢。
浙兵和白桿兵的實力,朱由檢根本不用多想,只要朝廷下令,鎮壓遼瀋兩地的五萬烏合之眾,簡直輕而易舉。
在遼東、只要他們堅守城池不出,加上努爾哈赤眼下沒有火炮,單靠這兩座城池,就足夠磨死後金上萬人。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他的想法可以被朱由校實現。
因此他看向了朱由校,而朱由校也在沉思。
過了幾秒他才開口道:“石柱土兵和浙兵的事情,我會讓人去做的,倒是這九邊軍餉的事情,弟弟你還沒有說清楚。”
“依你之見,九邊應該發響幾何?是應該直接發完今年積欠的軍餉,還是等等?”
朱由校還是在擔心錢的事情,而朱由檢對此只能解釋道:
“依臣弟只見,可以按照每鎮士兵先發二兩銀子來還欠響。”
“九邊兵馬、遼東鎮26萬,薊州鎮8萬6000人,宣府鎮駐軍兵力8萬4000人,這三鎮總共43萬人。”
“大同鎮駐軍兵力7.6萬餘人,太原鎮駐軍兵力5.3萬人,榆林鎮駐軍4.5萬人,這三鎮一共17.4萬人。”
“之後固原鎮駐軍兵力近6萬人,寧夏鎮駐軍兵力約2.5萬人,甘肅鎮駐軍兵力約4萬人,這三鎮一共12.4萬人。”
“因此,延邊九鎮一共72萬9000人,按照每人二兩銀子,就是145萬8000兩銀子。”
“這次發響之後,尚積欠147萬9400兩銀子。”
“不過年關一過、又積欠1022萬7400兩銀子了……”
說到這裡、朱由檢無奈苦笑,只因為他知道,這接近七十三萬的人馬裡,只有不到二十萬能打。
在防守長城之餘,調動的極限就是十三萬兵馬,這也是松錦之戰明軍的家底。
哪怕裁撤了五萬遼東鎮的兵馬,也最多是減少三十萬兩不到的軍費支出罷了。
所以、在他報出這一長串的軍餉後,朱由校的臉色立馬就不好看了。
以明朝的財政來看,不過只有兩千兩百萬石的米、麥,加上四百萬兩左右的雜項,幾萬兩銀子的商稅,還有六百萬兩的內帑收入罷了。
不過、這其中養天下宗室的定額銀兩是一百五十萬,地方還要截留三成,西陲、南邊兵馬還要支出六百萬石的糧食。
這麼一算下來,留給朱由校的,只有八百六十萬石糧食,七百萬兩左右。
這樣的財政收入,養九邊七十三萬兵馬,上千萬軍餉,簡直就跟做夢差不多。
所以明末從張居正死後開始,九邊就經常欠響了。
對此、朱由檢能做的,只有對朱由校安慰道:
“哥哥不必擔心、弟弟過些日子去御馬監巡視,會想辦法用皇店和皇莊為哥哥賺些銀子的。”
“噗嗤……”朱由校突然笑了出來,看著稚嫩的朱由檢笑道:
“御馬監那十幾萬兩銀子,能起到什麼用處?弟弟自己留著花吧。”
朱由校打趣著朱由檢,可心裡還是因為自己弟弟的話感覺十分溫暖。
他不由握緊了朱由檢的手,臉上笑的很是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