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琨也跟著去了。可惜他年紀還太小,沒辦法幫著皇爺爺扶鐵犁鏵,原本計劃是讓他站在田埂上瞧瞧就成了,誰成想,這小子調皮習慣了,跟皇莊上的佃戶要了種子,跟在皇爺爺屁股後頭往坑裡放種子,乾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皇帝開心地哈哈大笑,回過頭來摸摸他的小腦袋。
這日中午,皇帝請所有前來參加春耕大典的皇親國戚、文臣武將們吃了一碗糖水冰粉,高高舉起甜蘿蔔,向大家鄭重介紹,大家今日所吃冰粉裡頭澆的褐色糖稀,就是用這種白色甜蘿蔔做的,正式向大家推廣這種作物。
眾臣子驚喜,議論紛紛。因著北方不產糖,除了麥芽糖,糖都是從南方運來的,可就算是麥芽糖成本也忒高,是以北方的糖價格一向居高不下。若是能率先種上這種作物,做出糖來,至少可以在頭一年好好賺上一筆!
現在皇帝願意將這種作物介紹給大家,這就是君恩啊!
要帶著大家一塊賺錢呢!
觀看典禮結束之後,李小琨心中有所感,跑到御書房的書架前,踮起腳,指著上方一本朱子所著《論語章句集註》示意汪公公幫自己拿下來,嘩啦啦地翻到《子張第十九》裡頭,有段:
子夏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意為:即便是小技藝,也一定有它的可取之處;但要通達遠大目標,恐怕行不通,所以君子不去從事。
這裡《論語》原文的意思大約是:小道窺於一隙,執於一偏,研究它們雖然並非無所得,但如果只拘泥於這些學問,就會有礙於更遠大的事業,所以君子不為。
原文的小道並未指明是什麼,但朱熹老爺子的註釋如下:
“泥,去聲。小道,如農圃醫卜之屬。泥,不通也。楊氏曰:‘百家眾技,猶耳目鼻口,皆有所明而不能相通。非無可觀也,致遠則泥矣,故君子不為也。’”
其中,“小道,如農圃醫卜之屬。”完全就是朱熹寫上去的。
現大周科考又奉朱熹老爺子為聖,他說什麼,自然就是什麼。
但李琨不這麼覺得。
這小子可是被李昭和宋清月兩位離經叛道的家長教出來的。
他指著朱熹這句:“小道,如農圃醫卜之屬。”大聲對皇爺爺道:“皇爺爺,這話說得不對。農圃並非小道,乃是關係天下民生的大道,不然為何皇爺爺貴為天子,每年春分前後卻會親自下地,行那春耕大典呢?醫道也並非小道,我聽聞白嬤嬤說過,若非我母妃懂得急救之術,琨琨就活不下來。”
皇帝低頭看著孫子稚嫩的臉龐,驚喜道:“這一本內容你都記得?”
李琨誠實搖頭:“看過兩遍,孫兒覺得也不全能記得,只記得一些。但這一句我記得,跟著先生唸的時候便覺得不對,如今細細想來,更覺得不對!皇爺爺,這句應該刪了,或做更正!這不是孔夫子說的,乃是朱熹所說。儒學應當以孔夫子所說為準!而且我娘還說了……”
他說到一半,忽然想起曾經被姓吳的老翰林打手板的經歷,這就閉了嘴。
有些話呀,只能在父王母妃面前說,不能到京城宮裡頭說。
皇帝歡喜地將他抱到腿上,捏捏他的小臉,問道:“你娘還說了什麼?說說看。”
“不說了!”李琨道。
“為何?”皇帝好笑。
李琨癟癟嘴道:“說了要被打手板,還要被關起來不讓出去玩。”
“說!爺爺不打你手板,也不將你關起來。”
“真的?”
“嗯。”
“我們拉勾!騙人是小狗!”
皇帝哈哈笑,伸出小手指與李琨那又短又細的小手手拉了勾,李小琨才趴到皇爺爺耳邊低聲道:“我娘說,就算是孔夫子說的話也不一定對。”
皇帝再次哈哈大笑出來,點頭道:“這像是你娘會講出的話。那你娘有沒有告訴你,誰的話才是對的呢?”
李琨十分堅定地道:“她說眼見為實。”
皇帝笑笑:“你娘說得對,眼見為實。這樣,你就以朱子這句話說得不對寫篇文章,今晚就寫,明天交給朕!”
“啊!”李琨頓時苦了臉。
皇帝將李琨從腿上抱下去,又捏了捏他肉嘟嘟的小黑臉:“明早交不上來,今年就甭回太原了!”
“不要!”(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