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有別的寺廟的和尚跑來王府,說崇善寺的老方丈是山西僧侶的右善世,還有兩位法號分別為明淨、明空的和尚,乃是山西的左右覺義,他過來聽說幾位師傅犯了錯,現在這三個位置空著,無人勝任,想請問王妃娘娘,是否允許其它寺廟推舉出新的善世和左右覺義。
宋清月一開始甚至沒聽懂他在說什麼,還是王府家令老大人對大周的官僚體系瞭解得深入。
“善世、覺義都是僧官職位的名稱,善世就相當於山西省所有在冊僧侶的布政使,左右覺義則是專職負責僧紀戒律的監督,處理犯戒僧尼的,相當於僧侶的推官。若是普通人跟寺廟有了官司,不是去知縣或是知府衙門打官司,而是來找僧官打官司。”家令老大人不急不慢地解釋了一遍,終於叫宋清月聽明白了。
“可這樣不公平啊!覺義本就是僧人,肯定會向著寺廟說話啊!”宋清月馬上抓住了關鍵點。
家令老大人捋著鬍鬚點頭道:“娘娘說得不錯!這也就是崇善寺發展壯大至此的原因,那二萬畝寺田怎麼來的,不就是幾十年間不斷打官司贏來的麼。”
“那善世和覺義這些僧官,歸吏部管轄不?”
家令大人搖搖頭:“歸禮部管,有禮部正式簽發的文書和官印。”
“這麼說,我還要給王爺拍個電報去,報備一下這事兒?”
“是,最好跟王爺說一聲,禮部那兒想必王爺會幫娘娘處理妥當的。”
宋清月沒想到處理幾個看不順眼的老禿驢還牽扯出這麼一大堆麻煩事來。
這下子醫院和醫學院的地方都有了,連住院部的樓都不用蓋了。
沒出八月,“昭月崇善醫院”的牌匾便掛了出來。現在“昭月”二字就是品牌,掛出來人家就知道這是晉王府出資建造的,不用問,問就是值得信賴。
宋清月拜託楚太醫從民間選拔十位有各自專長的大夫,請他們前來坐堂看診、帶徒弟。
倒不是宋清月開出了多麼優厚的條件,說實話,這年頭,一個有點名氣的大夫,生活是非常滋潤的,特別是那些能被大戶人家請上門去看診的大夫,診金一般都在一兩紋銀以上。
不過是這些大夫來了昭月醫院之後,可以隨意檢視宋清月這裡收藏的全部醫書和醫案,都是從太醫院裡弄來的抄寫本,乃是一般的民間大夫求不到的東西。
另外,她還會向這些大夫免費提供最近新出的神藥“大蒜清毒丸”的製作方法。
這話一說出去,不到半個月就有近三十名大夫主動找上門來,想要應聘醫院的座堂大夫。
錄取與否自然由楚太醫決定,反正今年,宋清月決定只錄取十個大夫。
她給這些大夫每月十五兩紋銀的底薪。同時,不阻止他們去大戶人家上門看診,但規定他們每月至少接診六百次,才能拿到那十五兩紋銀的底薪,如果看診不到六百次的,就只給八兩紋銀,不過,若是超出六百次,則按照每次四十文算,給與補貼。
合同為八年,如果提前走,就要付違約金。
百姓來昭月醫院看大夫,每次只需要五文錢的掛號費就行,剩下的就只要付藥錢就足夠了。
這相當於宋清月幫大家出了診金,對這些大夫來說,這裡包吃包住,收入穩定,還有這麼多同行可以相互交流,也是美事一樁。
而大蒜素丸子的問世也解決了這些大夫很多麻煩。就楚太醫本人的實踐來看,許多病症,比如風寒造成的咳嗽、發熱,吃壞肚子造成的腹瀉、發熱,還有因為骨折或是外傷造成的發熱,都可以服用大蒜素丸子治療病症,效果出奇得好。
大蒜現在的市價跟米價差不多,都是八文到十文錢一斤,就算平均九文錢一斤好了。
目前萃取大蒜素所用的酒精大約可以迴圈使用二十次,萃取比例是一斤大蒜需要四斤酒精,這樣每二十斤大蒜的萃取大約消耗四斤酒精,再加四個蜂窩煤。
酒精的價格是每斤一百二十文。
而一個成年人治病所需的大蒜,差不多在每天二十斤上下,如果症狀比較嚴重的話,吃三十斤的大蒜的大蒜素也是可以的。
這麼算下來,加上人工費,吃大蒜丸子治病,每天用藥的成本就是七百文錢左右,連吃三天就要吃掉快二兩折色銀子!
可一點也不便宜,而這裡頭主要的成本消耗在酒精上。
所以宋清月給了楚太醫一個任務,讓他試試看,直接乾餾蒜蓉行不行,如果直接乾餾蒜蓉可行的話,大蒜素的成本一下就降下來了。
宋清月想著這價格對於普通農戶來講已經不便宜了,因此沒再讓昭月醫院再提高藥物的價格,就按成本價出售,其餘人工費用由她補貼,也算是變相的醫療補貼了。
好在現在大蒜素有“神藥”光環籠罩,大家對它目前價格的接受度十分良好,誰叫這年頭花十多兩銀錢治病,還沒能治好的事情比比皆是,城市裡小老百姓家裡的積蓄,基本上也就十兩左右,鄉下農戶們的積蓄則更少。許多農村的老人家生了病都是不治的,能扛得過去就自己扛,扛不過去就一死了之,找醫生反而容易人財兩空呢。
可大蒜素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至少花了錢,大機率能夠把病給治好,這就讓很多慕名前來就醫的老百姓謝天謝地了。
不過宋清月還是害怕因為藥費太貴,有人因為吃不起藥而放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