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把手掐住那宮女的脖頸,自己的脖子也興奮的青筋乍起,他滿臉通紅眼珠凸出,哈哈狂笑起來。
……
大明各皇子,自朱標入主東宮之後,皇子封為藩王,前去封地就藩之前,都要去東宮文華殿聽儒臣講經。
諸位皇子來聽課的時間並不固定,多是在重臣講筵時前來聽講。
而朱元璋將大部分的權力下方給了太子朱標。
這也使得,在東宮文華殿的儒臣十分之多,且常有當世大儒出沒,日日都有。
翰林院編修,侍講,太子洗馬,東宮的伴讀,無一不是當世學問一流的大儒。
誰都想在未來天子面前多刷臉,混個面熟。
朱標也十分尊崇大儒文臣。
這一日,文華殿內儒才濟濟。
一大群侍郎,尚書,翰林院的編修,太子洗馬等,正聚集在一起,給諸位皇子講課,說儒經要義。
皇長孫朱雄英並不在列。
而令人吃驚的是,皇庶孫朱允炆卻坐在諸皇子後頭,面色肅穆地聽諸大儒講經。
一個呂氏老人侍奉在側,等大儒講完,高興地上前來笑道:“皇孫殿下,今日可有收穫?”
朱允炆面色古板地看了她一眼,小聲道:“我自當刻苦學習。”
那呂氏老婦人欣慰地點點頭。
朱允炆卻捏著拳頭,黑亮眼神堅定內心道:“大哥,允炆一直記著,要為我大明之崛起而讀書,允炆絕不讓你失望……”
不遠處。
太子朱標正在和儒臣相談,見到這一幕,不由得重重皺了皺眉。
文華殿本就在東宮。
且太子妃呂氏如今是東宮之主,將皇孫安排前來聽講,並無太大不妥。
畢竟,又沒有明文律法規定不可。
但問題是,皇長孫朱雄英並未前來聽講,而朱允炆,只是個庶出嫡孫。
當年,在朱雄英生母常氏薨後,朱元璋僅過了一年左右便將呂氏扶正,冊封為繼妃。
這是因為,國不可一日無君,東宮不可一日無主。
而且呂氏和宋濂等儒學世家,根深蒂固,勢力龐大,當時為了籠絡拉攏儒學世家的投誠認可,朱標便同意了此事。
因為,天下讀書人不喜朱明洪武皇帝的太多了。
看看施耐庵,徐麒之流便可得知。
誰知,如今看來……
呂氏坐鎮東宮,難免勢大,且就算呂氏無心,她帶入宮來的那些陪嫁的呂氏宮女,內侍,老人,還是會偏心,在某些方面挾制朱雄英,卻偏向於朱允炆。
這與禮不符,會有隱憂!
朱標揮揮衣袖,讓身邊儒臣推下,寬潤臉頰嚴肅起來,往外面看了看,長期跟在他身邊,專為太子朱標辦隱秘差事的錦衣衛千戶蔣瓛,正恭敬地站在門外。
蔣瓛年歲不大,精明能幹,善於揣摩上意,而且他武藝高強。
不同於毛驤的黑臉精瘦幹練,蔣瓛面板白皙,唇紅齒白,甚至沒有鬍鬚,如果不看錦衣衛的裝扮和那把繡春刀,倒像是個儒生公子哥兒。
實際上,他比起毛驤更可怕。
毛驤這人,對外嚴,對內松,面對胡惟庸和李善長等淮西舊人,始終留著幾分情面下不去手,而蔣瓛卻毫無這些顧忌。
在朱雄英來的那個前世,蔣瓛是接替毛驤的錦衣衛第二任指揮使。
許多人以為他是朱元璋的親信,實則,他一直是太子朱標的親信,專為太子朱標辦各種秘密差事勾當,也是朱元璋給太子朱標安插的鷹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