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好了地方,三百人的西進隊便在此駐紮下來,搭好帳篷,並且進行了第一次狩獵。
作為一座森林,這裡的條件相當不錯,不僅景色宜人,空氣清新,而且有很多野生動物,野兔、野雞、野鹿什麼的。
再加上河裡的魚蝦,供三百個人維持生活實在綽綽有餘。
搭好帳篷之後,人們開始就地取材,修造建築。
主要是伐木場,然後還有木屋,以及圍牆。
圍牆也是必須要修的,一來是防備野獸,二來也是防備外人。
而就在修造建築的同時,開採黃金的工作也一併開始。
黃金作為人類最早掌握的金屬,開採它並不是一件難事,印第安人也知道該怎麼開採。
但也有人不清楚:“我們要怎樣開採黃金,依靠金屬探測器在水裡撿嗎?”
馬哨回答道:“當然不,這樣我們只能發現較大塊的黃金,但那只是少數。真正多的金子是潛藏在泥沙裡的微小金粒。”
“那應該怎麼辦?”疑問者繼續提問道。
有人說:“當然是用盤子淘金,你連這個都不知道嗎?”
“盤子淘金……要怎麼做?”
旁邊的廢話再次發動了技能,脫口而出就是:“很簡單——取其黃金,去其泥沙。”
提問者聽後,思考了一會,皺著眉頭:“我好像聽明白了,但又好像沒明白……”
馬哨打斷了他們的對話:“我們不用盤子淘金,而是用‘洗礦槽’。”
他不希望用這種近乎完全純手工的淘金方式,效率太低了。
按照他的最壞打算,即便是走漏訊息,讓白人知道了金礦的存在,他也要在白人大量到來之前狠撈一筆。
想要做到這點,依靠純手工淘金顯然不可能。
但太高階的機器他也做不出來,或者說沒有條件。
所以馬哨決定製作一個洗礦槽,材料就用這裡遍地都是的木頭。
“洗礦槽,那是什麼?”人們顯然對此一無所知,當馬哨拿出設計草圖時紛紛疑惑地問道。
馬哨解釋說:“一種用來淘金的大型工具,本質上,和以前淘金用的盤子原理一樣。”
“無論是淺盤還是洗礦槽,歸根結底,都是因為黃金比泥沙更沉重。”
“對於淺盤來說,利用這點差異,只要我們晃動的時間足夠長,黃金一定會與其它物質分離,沉到盤子的最底部。”
“我們可以用盤子把泥沙篩掉,也可以用這種木槽把泥沙篩掉。”馬哨指著設計圖紙。
廢話思考了一下:“嗯……可它看起來似乎不能晃,當然也可能是我理解錯了。”
馬哨說道:“不用晃它,讓水流從木槽裡流過去就行了。”
“看到木槽裡間隔分佈的這些淺木板了嗎?在水流衝擊的過程中,靠下的黃金會被木板擋住,而靠上的泥沙會隨著水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