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經不是九十年代,雙孢菇的種植已經全國鋪開,所以價格相對來說,便宜了許多。
現在的雙孢菇,6、7塊錢一斤,光看數字好像沒比10塊錢低多少。
但是,算上二三十年時間的通貨膨脹,那真實價格差距就大了。
在劇中。
吊莊移民建成的閩寧村,和福省建立了一對一扶貧物件,所以有一位專門研究種植雙孢菇的教授,來到寧省閩寧村,教村民種雙孢菇。
所以,需要拍攝種植雙孢菇的過程。
剛開始的時候,道具組商量過,要不要用材料來製作雙孢菇道具。
以現在的道具團隊實力,確實可以做得非常像,拍到鏡頭裡,觀眾幾乎看不出區別。
不過,這只是靜態的。
方醒要拍村民種植雙孢菇,還要拍採摘雙孢菇,每一個細節都力求真實。
用道具來做,肯定不行。
因此,方醒很早就讓劇組和當地的農科所聯絡,求教種植雙孢菇的經驗,並且在劇組的駐紮地,搭了十幾個棚,親自種雙孢菇。
不過,雙孢菇種植週期並不短,即便有農科所幫忙,想要出菇,也需要七八十天。
好在提前開始種,開機的時候,已經種了一個半月,再有一個多月,應該就開始出菇了。
為了拍攝,每個菇棚的種植時間是錯開的。
因為需要拍攝種植過程,所以每個階段都要拍。
……
白天方醒就在劇組拍戲,空閒的時候,還是跟著學怎麼種蘑菇。
晚上劇組放工,方醒就用手機給陸湘兒打電話,煲一個多小時的電話粥。
一開始擔心在寧省沒有訊號,所以來之前,方醒特地買了一部能打衛星電話的手機,確實很方便。
就是劇組裡其他演員沒有訊號的時候,時不時的就跑過來藉手機打電話。
方醒只好搞了幾臺衛星電話,放在劇組當公用電話。
劇組開工拍攝一個星期,到了第一個休息日。
劇組開機之後,並不是天天拍。
每個月都會有幾天休息日,具體休息時間,根據拍攝計劃安排。
休息日前一天,副導演王禹濤跑過來,準備商量後來的拍攝計劃,卻發現方醒在收拾行李。
“方導,這是要走嗎?”王禹濤有點詫異。
以前,方醒進組之後,離組的情況很少,就算是休息日,也是和導演團隊,商量後續的拍攝計劃。
“對,得回東海一趟,你們多辛苦一點,這次的劇拍完之後,會給你們獎勵。”
方醒收拾完行李,但還不能直接走,要把導演團隊找過來,安排完後續的工作才行。
召集完導演團隊過來,方醒表示自己有一些私事要處理,所以要回東海一趟,後續的工作就交給幾位副導演負責。
“你們也別嫌辛苦,就當這是一次考驗。副導演不可能當一輩子,把這次的戲拍好,該到考慮後續發展的事情了,所以這也是給你們出頭的機會。”方醒也不藏著掖著,直接把這個事情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