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陸湘兒演奏完之後,後面的時間,對國內的觀眾來說,變成了垃圾時間。
本來柴可夫斯基國際小提琴大賽的受眾就不大,國內觀眾之所以關注這個比賽,就是因為陸湘兒。
陸湘兒比完了,誰還要看其他參賽者?
不過,還是有一些網友,想要知道最終結果。
畢竟陸湘兒是第六個出場的參賽者,後面還有四名參賽者。
萬一後面再出個神仙,分數超過9.07分,那就成大反轉了。
因此,國內還是有很多主播轉播剩下的比賽。
從下午三點半到六點,剩下四名參賽者比完。
最終,沒有再出平均分破9的選手。
事實上,大部分參賽者分數都在8.5到8.8之間,平均分破9的情況非常少。
甚至有很多人,看到帕特里克·佩特平均分破9的時候,都以為冠軍是他的了。
然而,誰能想到,後面竟然有神仙。
而且,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三年半以前,在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上。
陸湘兒以微弱優勢超過帕特里克·佩特,今天相同的事情再次發生。
帕特里克·佩特坐在參賽者休息區裡,看到最終的評分結果,怔怔出神。
他很佩服陸湘兒的演奏水平,但同時他也很不服,他想要用實力證明他能贏。
可是,結果還是差了一點點。
他有些失落,也有些感慨,但並沒有不服氣。
比賽就是比賽,有人拿冠軍,就得有人拿亞軍。
他三年前能接受帕格尼尼銀獎,三年後自然也能接受柴可夫斯基銀獎。
他之所以失落,是因為以後可能沒有機會反敗為勝了。
成名的演奏家,在成名之後,就很少會參加比賽了。
畢竟成名的演奏家,參加比賽,贏了是應該的,萬一輸了,面子上過不去。
同時,成名演奏家不參加比賽,也是給新人拿獎的機會。
陸湘兒已經拿了帕格尼尼金獎,現在再那柴可夫斯基金獎,依然站在了小提琴演奏領域的第一梯隊。
以後可能都不參加比賽了。
不只是陸湘兒,帕特里克·佩特本身在奧地利就已經是比較有名的小提琴演奏家。
他這次參加柴可夫斯基國際小提琴大賽,也基本是最後一次參加國際賽事。
因此,他以後可能再也沒有機會贏陸湘兒,難免失落。
比賽正式結束。
鏖戰了21天,這屆柴可夫斯基國際小提琴大賽終於落下帷幕。
主辦方邀請小提琴演奏領域的大師級演奏家上臺頒獎。
陸湘兒再次拿到國際賽事的金獎,心情卻比上一次更激動,更復雜。
三年半以前。
她拿到帕格尼尼金獎的時候,整個人是有點懵逼的。
因為她參賽的時候,並沒有想過要拿獎,當時就是出來見見世面,積累參加國際大賽的經驗。
然而,那一次她卻憑藉《雲雀》,拿了金獎。
讓她一時間,不明白這個獎項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