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分數一出來,引起了現場一陣議論。
因為這是今天比賽,第一個平均分破9分的參賽者。
由於是比賽間隙,所以臺下的觀眾小聲的在議論:
“不愧是奪冠熱門,帕特里克·佩特的表現確實好。”
“剛才聽他演奏的時候,我就覺得分數肯定不低,沒想到竟然破9了。”
“第四個出場,就過了9分,這讓後面的參賽者壓力大增。”
“確實,沒想到決賽真的有人能達到9分,這屆比賽的含金量很高。”
“如果後面不出奇蹟的話,感覺帕特里克·佩特應該是冠軍了。”
特別是從國內過來的觀眾,討論更加熱烈。
“陸湘兒是第幾個出場?”
“第六個,下下個就到她了。”
“帕特里克的分數這麼高,不知道陸湘兒還能不能逆轉。”
“這個還真不好說,要是演奏世界名曲,機會還大一些。演奏《梁祝》的話,感覺沒優勢。”
“能夠在國際賽場上演奏《梁祝》,我覺得已經足夠了,要是能拿個銅獎,那就更完美了。”
“我也是因為陸湘兒要在國際賽場上演奏《梁祝》,才特地過來看的。”
“我也是,如果成功了,這就是華夏音樂的里程碑。”
“確實,能拿獎最好,拿不到,也算成功。”
……
在觀眾的討論聲中,第五位參賽者出場。
這位參賽者是瑞典籍小提琴家,在瑞典也算小有名氣。
演奏的參賽曲目是柴可夫斯基協奏曲的第三樂章選段,和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選段。
演奏水平也還不錯,但在精湛處,明顯比帕特里克·佩特少了一些光彩。
現場觀看比賽的觀眾裡,有不少都是音樂領域的演奏家、作曲家。
音樂鑑賞水平都不低,所以只要確實存在差距,基本都能聽得出來。
最終,這位參賽者的平均分是8.75分。
聽到這個分數,現場的觀眾又小聲的討論起來。
倪虹丹已經進場,和國內的幾位音樂家坐在一起。
其中就有鋼琴演奏家周名蕎。
周名蕎在國際上也是拿過獎的,有一定的知名度。
倪虹丹很客氣的和他探討:“周老師,你覺得這位參賽選手的表現怎麼樣?”
周名蕎點頭答道:“其實很不錯,能拿到8.75分,說明水平不低。只可惜是在帕特里克後面出場。”
能在第三輪決賽上,拿到8分以上,都說明水平不低。
第五位參賽者的8.75分,其實已經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