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請示的,直接挎馬金刀般坐在會議室上寫起來。
比如惠華的劉總,別看他看上一副迷糊的樣子,填寫最快的也是他。
不過表格也沒有多少內容,拿板材類的表格來說,138.4萬張的總量,貴司吃多少量,每張多少錢,最快交付時間。省內運費加多少錢,省外到粵省多少錢等。
備註欄裡,第一條就是報價必須含稅,接下來就是各產品的引數標準,和一些付款的標準。
時間悄然而過,半個小時後,填的表格,被服務員分好類,交到韋智傑桌子上。
然後,開始梳理,同行業的留下,其他行業的,被請到會客廳喝茶,或者喝咖啡等。
作為大頭的板材行業優先。
四家板材公司,惠華,大王莊,龍森,完美,每家都是年吞吐超過百萬張的巨無霸。
韋智傑拿起四家的表格,看了看裡面的內容,開始在投影裡的表格邊寫邊說:“惠華投標80萬張,大王莊75萬張,龍森78萬,完美77萬張。”
說完,韋智傑把公司名稱填到表格裡,在備註欄裡填上數量,這數量也是奇葩,正好是總數量的一半。
不用說,都是衝著50%的量去的。
“惠華單價178.8元,大王莊單價179.9元,龍森單價177.8元,完美單價181.6元。”
韋智傑一面說,一面填,四家大佬中,龍森和完美都是臉色一變。
他們一個最高,一個最低,最淡定的還是惠華的劉總和大王莊的李總。
韋智傑也不急,又看了運費的位置。
“到粵省運費,惠華運費是6.2元每張,大王莊運費5.8元每張,龍森運費5.5元每張,完美運費6元。
“綜合下來,惠華單價185元,大王莊單價185.7元,龍森單價183.3元,完美單價188.4元。”
“下面我直接填比例,大王莊50%,惠華30%,龍森15%,完美5%。”
“下面我公佈標底價。”
看著表格中185.8元的底價,惠華的劉總一臉的懊惱,在場的都是行業的大佬,底價一出,甚至都不用問為什麼。
劉總本來的估價是185.5元,他下意識按優惠價格減少了一些。
大王莊的李總是一個微胖的四十幾歲中年人,不聲不響的,就拿下69.2萬張按每張20元的利潤算,這一單就賺了1384萬元。
不過話說回來,這69.2萬張並不是一個規格,而是有18厘米厚度和9厘米厚度的。
18厘米用於櫃體和櫃門,9厘米用於背板和一些格子件。
所謂的合理利潤,其實就是除掉原材料和工人工價,裝置折舊,廠房租金,社保公積金,資金佔用後,加上18%的毛利,這18%裡面7%是稅收,剩下的11%是合理的淨利潤。
稅收本來是13%的,但是購買的原料可以抵扣6%,自己掏7%,如此就逼迫廠家找上游的時候,先正規的,能開票的企業。
從而形成良性的稅收迴圈,當然這裡面有些費用不同,比如有些裝置先進,有些落後,但是計算的時候,以行業標準來算。
這樣就避免了惡性競爭和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