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眉山一條崎嶇山道上,五個佩劍的少年牽著馬,正緩慢向東而行。
行至道旁一處溪谷,他們停了下來,有兩名少年整理馬鞍,拔劍出鞘警戒舉目四周。另外兩名少年入林片刻,拾取了乾柴取鐵釜燒水。一個身著八卦紫袍的在溪邊半刻,叉了兩尾魚,收拾內臟後放火上烤著。肉香傳來,眾少年正分魚取食。
“啟稟師尊,有人過來了。”一名青袍少年過來,向紫袍少年道。
“不必理會,速速吃了收拾繼續前行。”紫袍少年吩咐。
“喏!”那弟子退了回去。
這少年正是高泰雲,此行一路醫治了不少滇東蠻夷後,由建昌途徑蜀地,前往中原大宋汴京。
他看到山道有兩名佩劍的蒙面青衫女子,也是牽著馬在道旁歇息。一名梳雙髻女子提著水囊,正下來打水。
“喂,小郎君,你們有鹽巴沒得?借哈。”過來的是一個蒙面小丫鬟,蜀地口音。
“沒有!”高泰雲一口回絕,鹽是財物,豈可野外露白。
“小氣巴拉的,又不搶你的。”那丫鬟嘀嘀咕咕。
高泰雲沒有理會,沒看到不搶,說話的意思是有搶的本事,這年頭江湖上的女子書生都惹不起。
高泰雲都不言語,一行人收拾妥當,直接上馬而去。
他們身後,那主僕二人也上馬尾隨前行。過得幾日,高泰雲他們終於到了大宋的成都府。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這句話對於宋國皇帝趙佶是很喜歡聽的。此刻,趙佶身著紅色無紋圓領大袖袍衫,腰扎通犀寶玉帶,頭戴展角折上巾,看著成都官員上的摺子。地方官員上奏,言大理國使者途徑眉山,取關文前往汴京。這是大理國使者高泰雲的國書,開頭就來這麼一句。讓趙佶很是心喜,更想見這少年。只因他此刻正想起會見青唐城土司隴拶時,問及吐蕃舊地青唐城附近治理之事。
然而去歲降宋的吐蕃後裔諸部,土司在宋境面聖,而土司的父親溪巴溫卻起兵反叛,隴南已經是肇禍之地。
趙佶今歲專門詔問隴拶,用什麼辦法對付他老爸溪巴溫?
這隴拶倒是表現的很有信心,答曰:“若朝廷放阿章罪而詔之,必易為力。待到岷州,便遣人說與。若不從,即以兵馬取阿章頭來。”
趙佶聞之,決意讓其歸青唐城,助宋軍收攏其西羌舊部。
實際上,趙佶也未料到,這青唐土司放的滿天嘴炮。青唐城如今已經被溪巴溫率軍包圍,在城外立了第六代土司,西羌諸部青唐城的新土司正是隴拶之弟。
高泰雲自建昌府北進中原,過得雅州、眉山,只在成都府逗留一夜。連續十餘日,高泰雲途徑梓州、利州,到了鳳翔府。
他到了鳳翔府杏林,拜訪師兄,得知師兄在佛寺收得一位佛門高手做弟子,此人是毗陵大師,已經授金丹秘術。高升泰聽聞後,驚喜不已,師兄收的這人不簡單,是後世道家南宗第二代高手薛道光啊,看來玄門又要增添一位高手。
“師兄,我在大理已經開山玄門教派。此行中原,是向宋帝求取醫典和易經術數。託你兩件事。第一件事,你代師弟赴大理靈鷲山,坐鎮玄門總壇,授弟子醫術。第二件事,你轉告薛道光,只要他立誓護法我玄門,師弟傳他觀雲祈雨之術。”高泰雲道。
石泰很是新奇,這個師弟給了他太多的驚喜,兩個月時間,悟陰陽二炁,立天南玄門,如今又說有觀雲祈雨之法,真是讓他動了心思。
姑且不提石泰,已經帶薛道雲去大理靈鷲山。高泰雲又歷經京兆府,河南府,開封府,終於到了汴京,這汴京城大,他在城門外一個茶鋪邊,側身望著城門。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重湖疊嶽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高泰雲望著這中原大城,不由將百年前柳永的句子吟了出來。
“咦,小姐,這個道童在發痴?”城門不遠處的高泰雲正在高興處,被一聲打斷,轉頭一看,是兩個蒙面丫鬟扶著一名蒙面女子下轎。
“阿碧,要有禮數。”那女子白紗描雙蝶上衣,袖短身窄,著石榴花八幅細密褶疊青裙,紗質裙帶覆地掃花,回頭對他歉意一福。
高泰雲只覺此女子雙眼如電,看身段確實不錯。大宋禮教甚嚴,出門女子無論婚嫁都是蒙面,並不如後世可以素面過市。高泰雲覺得,這是一個看身材的時代。
這女子的服飾花色,是當下大宋最流行的款式,高泰雲看的出女子這服飾能值價,他不想過多惹事,只點頭示意。轉身吩咐弟子喝茶,準備隨後進城尋都亭西驛住下。
宋人旅行時,沿途都有歇息的亭舍和樹蔭。路旁的亭舍,是行人小憩之地,也是躲避雨雪的主要場所。在宋代旅舍收入巨豐,朝廷和平民都在道旁開店,頗為常見,道路旁每隔數里都有歇息亭,這在經濟發達的東南地區尤盛。如兩浙衢州至江東信州之間的路上,就有許多建得極為講究的亭舍,故而道路行人眾多。史稱其“華堂逆旅,高屋蓋道,憩車系馬,不見晴雨”。
各國來的使臣,有專門的驛站住宿。京都建有千多間的都亭驛、都亭西驛、來遠驛、懷遠驛……等,中原官府沿途建驛舍,那數以萬計的流星馬鋪,是各地歸朝軍將都有歇息之舍。
高泰雲一路行來,感覺中原確實財大氣粗,這房產建設趕上後世了。朝廷給福利沒得說,鼓勵百姓到道路邊建房開店,給行人提供住宿方便,還能免除雜賦勞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