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所有人,包括唐軍中婁師德、王孝傑,對於和木昆部決戰,都是沒什麼信心的。
因為當時唐軍加上僕從,不過一萬八千人,而且是七拚八湊的雜牌。
而木昆部的三萬騎,堪稱勁悄旅。
在西突厥獅、狼、鷹三軍中,堪稱第二級狼級。
突厥人按戰力,把最核心的,拱衛王庭的五萬騎,稱之為獅騎。
裝備有最精良的鐵箭,裝備有鐵甲,上好的角弓,上好的彎刀,橫刀,還有阿拉伯良駒。
有一支隸屬可汗的重甲狼衛。
憑著這支力量,五萬能擋其餘部落十餘萬人。
次一級的,稱為狼騎。
狼騎的實力僅次於可汗的獅騎,著甲率有六成,裝備略遜於獅騎。
是服從可汗的各部,處密、處月、姑蘇、葛邏祿、弩失畢五姓各族的精銳。
共計有八萬騎。
然後第三級便是鷹騎,由拱衛西突厥外圍的衛星部落構成。
這些部落的精銳著甲率略低,為三四成,裝備也五花八門,但憑著佔據水草豐美之地,食物豐盛之下,經常參與圍獵和軍事行動。
他們騎的都是長途耐心最好的突厥馬,轉進如風,射箭如雨。
是拱衛西突厥的輕騎。
每次西突厥進犯大唐邊境,就是徵調這些僕從。
無論從哪方面看,木昆部第三等的鷹騎,實力是完全碾壓雜牌軍的。
大唐十幾二十天攻佔小部落搜刮來的僕從,無論從人數、裝備還是作戰意志,都遠遜於木昆部。
沒有任何人看好這一戰。
但是蘇大為堅持要打這一仗。
所有人在他的驅使下,按他的謀劃去行動。
就算是最信賴蘇大為的阿史那道真,在大戰正式發動前,心裡都是懸著的。
但結果……
一戰功成。
木昆部三萬騎,被殺傷過半,餘眾皆降。
唐軍此戰,徹底奠定了金山南面的戰局。
除非西突厥人率領主力大軍親征,否則,在這片草原上,現在只有一個主人,便是唐軍。
此戰之後,唐軍上下,對蘇大為的敬服達到了頂點。
包括婁師德與王孝傑私下曾不斷覆盤蘇大為的謀劃,最後發現,這不是單一某個戰術能達成的。
必然是從進入這片草原開始,從征伐第一個部落開始,便開始為著與木昆部一戰做準備。
無數的動作,謀劃,都只是大戰略中的一環。
最終所有人看到的結果,是木昆部倒下。
蘇大為硬是憑著手裡三隊唐軍,五百餘人,在草原上站穩了腳跟。
這份戰績,只怕只有昔年冠軍侯霍去病千里奔襲匈奴後方,可與之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