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顛簸,她整理好心情,回到趙家。趙喜寶的腿,還未伸出馬車,就聽到門口傳來孃親的聲音:“我的心肝兒,你總算回來了,娘還以為你要拋下我們,去當了尼姑。”
別以為這是誇張的說法,在很小的時候,趙喜寶就鬧著要進山當個尼姑,凡塵瑣事都不想理會。
後來,出了鍾家那檔子事兒,自家閨女出塵的氣質越發高雅。旁人覺得是好事,誇讚趙家閨女有氣質。趙家人卻很擔心,生怕她沒想通,脫離塵世,落髮去當個姑子。
趙喜寶跳下馬車,看了看臉色板正的大哥,還有向她擠眉弄眼的二哥,安慰性抱了抱孃親。“老爹呢?出門談生意去了?怎麼沒看到他?”
二哥吊兒郎當的說:“女大不中留啊,老爹他為你採辦嫁妝去了。”
趙喜寶自歸家那日起,就被她大哥逼著,學習婚典禮儀,防止她又做出什麼於禮不合的事兒。她拿著《禮記》,搖頭晃腦唸叨。“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皆主人筵几於廟,而拜迎於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於廟,所以敬慎重正昏禮也。”
趙喜寶哼的一聲,咬文嚼字,羅裡吧嗦。不就是《儀禮》上說的,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納采俗稱“定親”。就是當兒女婚嫁時,由男方家長請媒人向物色好的女方提親。男方在納采時,需將大約近三十種有象徵吉祥意義的禮物送給女方。
咦,這個她家好像也有。怪不得,房間裡多出那麼多的小吉祥物。還以為是老爹買給她,讓她當擺件玩兒。
看來,寧王沒有直接用皇家的習俗,而是,用民間最隆重的三書六禮聘娶。
想必,也進行了“生庚”,就是問名,俗稱“八字”。女方同意男方提親後,女方家長將女兒的姓名、排行、生辰八字等,書寫在紅帖子上,給男方帶回。
互換“庚貼“(年齡、生辰八字壓於灶君神像前淨茶杯底,以測神意。如三日內家中無碗盞敲碎、飯菜餿氣、家人吵嘴、貓狗不安等“異常“情況,則請算命者“排八字“,看年庚是否相配、生肖有無相剋。
若太平無事的就是八字相合。合者擇日期送求婚帖子,否則須將“庚帖”退還女方。
很多人相信六年大沖、三年小衝;男婚年齡逢雙,女子十九不嫁;謂雞狗(雞犬不和、龍虎(龍虎相鬥、虎羊(羊落虎口、蛇鼠(蛇吞老鼠難相配,待認為周全後始議親。
比如,二哥與周府嫡小姐的親事,就是因為二人的年齡,今年沒有成。二哥二十三,周家小姐今年十九歲,所以,遲緩一年。
在《儀禮.士昏禮》上載,納吉又稱“過文定”∶“歸卜於廟,得吉兆,復使使者往告。”
即男方問名後,若是結果是吉兆,雙方八字沒有相互沖剋,同時要向女方報喜,婚事就算初步議定了,就是俗稱的“訂婚”。
六禮中最關鍵的一項,就是納徵又稱“納幣”,書上記載稱∶“徵,成也,使使者納幣以成婚禮。”就由媒人給女方納送聘禮、聘金、禮金以成婚禮,所以俗稱為“完聘”,此時女方需回禮。納徵以後,男女方進入正式準備階段。
正因為環節重要,所以,趙家這兩天闔府上下,忙的是雞飛狗跳。
掌上明珠出嫁,恨不得將全府上下都打包送過去,唯恐她出嫁後,過得不好。趙喜寶往後翻了翻書,還有什麼,乞日,迎親,看嫁資。
讀書好生無趣,還是去找悅寶閣玩玩。畢竟誰會嫌棄小錢錢多呢?
悅寶閣上上下下,也忙的不亦樂乎。畢竟是東家出嫁,悅寶閣上好的珠寶玉器,古董名畫全都要好好地挑選。
被忽視的東家,只好晃悠著玉清扇,跑到酒樓聽聽說書打發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