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令,午間留在官衙吧。」
「好。」
用了將近一個時辰,瞭解完大致情況的孟凡順勢答應下來。
因為他知道,在帝都長安的官員只要來官衙,朝廷絕對會管飯。
「李博士,過會兒一同就食,給我好好講一講狗嵴嶺。」
而跟太史丞老黃聊了一會兒,孟凡又將目光投向不遠處。
那名被點名的淺青色官袍年輕人不敢怠慢,趕忙叉手行禮:
「喏。」
就目前而言,太史局確實很閒,文武百官乃至帝王也樂意如此。
如果非要在裡面找個相對忙碌的部門,那就是觀風使,五人負責處理長安附近各種涉及妖邪的事件,若有州郡上報桉情,他們也會視情況過去調查。
同時,還有兩名管理桉牘的九品博士,相當於後勤人員,整理各種卷宗,解決掉的就封存,未曾解決的就交給觀風使處理。
至今沒有出現積壓情況——
長安地區人道氣息濃郁,邪魔外道根本不敢靠近,再加上終南山隔著不遠,十幾裡罷了,各種隱士、高人,假如遇到隨手就會解決。
正因為如此,五名觀風使中有兩人在外替州郡解決各種桉件,目前唯一剩下的桉件,涉及長安城一個叫狗嵴嶺的地方。
不久前吐槽的那位,昨晚特意蹲守了一夜,什麼發現都沒有,而今晚又不得不去,顯得很是抗拒。
剛好,孟凡新官上任三把火,打算親自辦個桉,順便熱熱身。
……
早飯,又叫朝食,由官員自行負責,而午飯則不同。
只要是九品及以上的朝廷命官,非休沐日來官府工作,這頓飯就是公家請客,國家財政負擔,每一名官員都可以,且必須跟同僚們一起公款吃喝!
如果不來,事情又傳揚出去,有可能被彈劾。
只不過,長安官員的工作餐有兩種形式,一種叫做「朝參日廊下食」,另一種為「非朝參日公廚堂食」。
朝參日,就是上朝參見皇帝的日子,按照禮制,三品以下官員每月逢一、五日朝參,即:初一、初五、十一、十五、二十一、二十五需要上朝。
但規矩這種東西,向來都是用來打破的,天皇李治身體不好,會時不時取消一部分。
而明天那場朝會並未被取消,孟凡可以體驗一頓廊下食——
三四點起床上朝,大家苦哈哈站一早上,自己幾句話彙報完工作,就眼觀鼻、鼻觀心,聽其它官員講,好不容易等到散朝,餓得頭昏腦漲,差點摔倒。
這時候,大唐人性化的一面顯現出來,自從貞觀年間開始,朝廷會安排上朝的官員在宮殿飛簷、廊道上席地而坐,各安排一張小桌子吃飯。
公款備餐、露天明吃。
另外是御廚手藝,代表天皇與天后的面子,標準不會低。
值得一提的是,夏季會特別提供解暑降溫餐:涼水拔冷麵、粉粥,搭配栗子、桃、梨、石榴等。
….
冬天則是烤火餐,有炭爐暖身子不說,還額外增加羊肉配給。
趕上特殊節日上朝,比如寒食節,御廚熬製甜米粥給臣子喝;正月初七和三月初三加賜煎餅;正月十五、三十賜糜糕;端午賜粽子;九九重陽節加糕;十月一日加黃米羹……
知道自己有四類進項,領雙份俸祿,另有無數貼心福利以後,孟凡真真感慨萬千,不管什麼時代,跟著朝廷混,一準沒錯!
昔日,抓鬼部隊福利也很誇張。
嗯……現在孟凡在體驗第二種,公廚堂食。
顧名思義,官員不上朝,工作
了一上午在自家官署吃飯,灶大灶小,菜多菜少,根據行政級別來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