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夫子今日並未到場。
江朝歌知道,現在的夫子正在書山之巔泡茶。
……
諸子百家齊聚。
平樂帝和太后的車駕就很巧合的到了。
幾百名御林軍護衛在兩個華貴的車駕前,在講經臺的東面獨立一個區域,並沒有任何人會去靠近。
而平樂帝和太后也沒有走出車駕,只是在車駕前掛上珠簾。
當這兩位到場後,大家就知道,這場經歷了三百年的盛會,即將正式開啟了。
至於主持這場盛會的,自然是佛門的普賢菩薩。
這位普賢菩薩,身上穿著明黃的袈裟,端坐在講經臺的最上方,兩隻炯炯有神的眼睛睜開,掃視著下方的眾人。
“今日,我佛門在稷下襬下講經臺,如果眾人對我佛門的經解有任何的異義,都可以隨時提出問題。”
普賢說完,右手便向著講經臺上一指。
眾人的目光看過去,立即就看到了講經臺上一部部佛家的經典。
普賢就開始解釋道:“此次,我佛門從西域而來,也帶來了我佛門的經要,如果各位想要一觀,可以隨時取閱。”
“阿彌陀佛!”
一聲佛號宣出。
講經臺下,上百名坐立的苦行僧皆是面色莊重。
隨即,一個年輕的僧人就從講經臺的最底下一層走了出來。
他的臉上極為白淨,面容看起來也非常的和善,手上持著一串佛珠。
“貧僧空善。”
他向著眾人施下一記佛禮:“傳法於西域,在中土苦行遊走十載,今日來到稷下,想以‘禪功’與眾位交流,還望賜教!”
這是一位禪修。
跟空相走的是兩條不一樣的路線。
空相屬於佛門的武僧,四境便為金剛。
而這位禪修乃為三境,境為——苦行者。
……
看到佛門有了走了出來。
眾人的視線,自然就落在了道門上。
畢竟,在兩天前道門就已經表明了,會第一個上臺和佛門辯法。
於是,姜晨水從蒲團上站了起來,很快的走到了空善的面前,又以道家的禮儀向空善行了一禮。
“道門弟子姜晨水,向僧人空善見禮。”姜晨水不卑不坑的說道:“既然是佛門講經,便請示下規則。”
“善。”空善點了點頭:“貧僧在中土苦行十載,所見所聞,皆是民生之苦,今日空善想與姜道長辯一辯這‘苦難’的解脫之法,不知可否?”
要辯苦難的解脫之法?!
這樣的題目,在諸子百家的辯法中其實並不常見。
稷下的學子們和宗室子弟們自然都有些好奇,畢竟,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此題多少有些‘貶政’之意。
因為,只有施政不公才會造成民生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