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特克人還開始囤積可可豆。
在城邦首府特諾奇蒂蘭(墨西哥城),可可豆被用作貨幣,那裡儲存了9.6億顆可可豆。
有人甚至用泥土和蠟偽造這種黑色的種子,足見其多麼珍貴。
1632年,西班牙軍官貝納爾·迪亞斯·德爾·卡斯蒂洛去世後出版的《新西班牙征服者歷史》一書,描述了蒙特祖馬皇帝駕臨阿茲特克人盛宴的情景:
“他們時不時地用杯子給皇帝奉上一些可可飲料,稱喝下去會給女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書中還描寫了皇帝的豪飲:
“只見人們準備了50多個大水甕,裡面盛有泡沫豐富、用上佳可可做成的飲料,皇帝一邊暢飲,女人們一邊畢恭畢敬地伺候著……”
皇宮裡的每個人都喝得很盡興,儘管喝的沒有那麼多。
單就皇家衛隊來講,每天就得製作兩千杯這種黑色泡沫飲料,供他們享用。
1502年,在宏都拉斯瓜納哈島外海,歐洲人與巧克力第一次不期而遇。
當時,土著人給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端來了幾杯飲料,他連嘗都沒嘗一下就捂起了鼻子。
直到80多年後的1585年,幹可可豆才開始從墨西哥的韋拉克魯斯被源源不斷地運往西班牙塞維爾(今塞維利亞)港。從那個時候起,巧克力的歷史發生了徹底的改變。
美洲的“發現”對大西洋兩岸的飲食習慣都帶來了真正意義上的改變。
墨西哥本土食物主要是由常見作物玉米做成的玉米餅和玉米粽,極度缺少脂肪;
而伊比利亞半島上的歐洲人食物以肉和魚為主,不喜歡他們所稱的印第安菜。
從此,墨西哥人開始飼養從歐洲進口的牛、奶牛、綿羊、山羊、豬和雞,並學會了如何用這些食材進行烹飪。
後來,他們發現了蔗糖。
瑪雅人和阿茲特克人都不喜歡甜食,儘管他們瞭解蜂蜜。
多年以後,運抵的土豆開始被端上北歐人的餐桌,漂洋過海的番茄開始讓南歐人大快朵頤。
然而,在西班牙征服南美洲之後,由於女性的緣故,習俗和傳統之間漸漸出現了緩慢的“雜交”。
許多墨西哥婦女和西班牙男子成婚或去給西班牙人當差,從而學會了烹飪並製作我們如今所稱的“組合菜”。
墨西哥瓦哈卡的修女們可能是第一批給磨碎的可可豆加熱並用糖來製作巧克力的人。
她們吃的巧克力與後世今天所享用的大同小異。
但至少在1580年之前,西班牙人喝到嘴裡的可可飲料都是又酸又冷的。
事實上,這對第一批探險者來說,的確難以下嚥。
因此,吉羅拉莫·本佐尼在他的書中寫道:
“它(巧克力)看起來更像是一種給豬喝的東西,而不是供人喝的飲料……它味道很苦,但好就好在有提神保健作用,不會醉人,被印第安人推崇為無價之寶,視若珍饈。”
來自西班牙托萊多的弗朗西斯科·埃爾南德斯醫生,率領第一支科學遠征隊抵達新西班牙,研究歐洲未知的各種不同的植物品種。
自1570年起,他在美洲生活了7年。
在15卷本《新西班牙植物史》這部里程碑著作中,他描述了當地的動植物種群,還在書中談到了可可和巧克力。
他說,當地人用可可樹的種子來製作飲料,因為他們“還沒有發現如何釀酒”。
這些種子是從一種類似於甜瓜的橢圓形植物中提取的,但是“帶條紋,紅顏色”。
他寫道:“這些嫩嫩的種子富含營養,有點酸甜,略顯溼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