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訂閱!求票票!)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出書都不賺錢,有一種人例外,就是名人!
說白了就是流量,你首先要有流量,再想掙錢就容易多了。
別說出書,找個瓶子把你放的屁收集起來,都會有粉絲為其買單。
聽起來有些誇張對不對?但事實上就是這麼回事!
這個叫做衍生經濟。
當人們對好萊塢明星的鉅額片酬習以為常時,以名人為“生產資料”的衍生經濟開始大行其道。
不同於傳統演藝事業,闖蕩這一行的名人即使不演電影、不唱歌也能賺錢,只要名氣叫得響。
長期從事娛樂報道的業內人員就曾披露過:
無論狗仔隊“偷拍”的街頭照,還是媒體高調曝光的婚禮,其實都是名人的有償勞動。
這一切由鉅額利潤驅動,涉及從八卦雜誌到經紀公司的整個娛樂產業鏈條,而買單者正是為數眾多的追星族。
以常規標準衡量明星收入已經過時。
21世紀,男演員約翰尼德普可謂好萊塢當下的“吸金冠軍”,全年已知收入超過5000萬美元。
即使名列全美收入“第一梯隊”的公司高管、律師和醫生也難望其項背。
賺取鉅額財富時,德普之類的明星至少還有一份說得過去的工作。
他們演電影、出唱片或者打比賽,多少付出了勞動。
然而,越來越多的名人似乎從不工作,他們泡吧、減肥、在社交網站留言……卻因此收入不菲。
更有甚者,本是普通人花錢之處,卻成了名人的生財之道,例如結婚、生子,幸運者甚至到死還能再賺上一筆。
自從在熱播真人秀《好萊塢女孩》中露臉成名後,斯潘塞普特拉開始靠名氣吃飯。
他繼續一貫的壞男孩做派,卻人氣不減,身價扶搖直上。
他的舉止行為越是乖戾,越有酒吧、夜總會願意付錢讓其光顧,他只要露個臉就能進賬2.5萬美元。
此外,還有公司出價10萬美元讓他發推特,八卦雜誌社則拍出30萬美元,換取他一年內被“偷拍”的照片。
經常“大鬧”公眾場合的普拉特承認,自己之所以有“引人關注的異常舉止”,不過是操縱媒體以圖獲利。
出賣這種事先設計好、佯裝遭偷拍的拍照機會,正是名人的隱秘生財之道。
最可怕的是,好萊塢上到一線明星,下至在真人秀節目中露臉的小有名氣者,幾乎無一例外以此獲利。
追星粉絲翻閱《人物》、《名流週刊》和《近距離接觸週刊》等娛樂雜誌,會天真地以為上面刊載的名人生活照確係狗仔隊偷拍所得。
實際上,大部分名人可能早與圖片社達成協議,對即將被“偷拍”的照片銷售所得五五分賬。
賣出幾張在雜貨店購物或者與孩子採摘遊的“偷拍照”,這些名人可輕鬆入賬5萬多美元,相當於醜國幼兒園教師一年的平均收入。
在名人衍生經濟的龐大產業中,賣照片不過是最直接、最簡單的賺錢方式。
為讓名人的名氣這一“生產資料”產生最大價值,好萊塢形成錯綜複雜的產業鏈條。
從明星經紀人到娛樂公司經理,從八卦雜誌編輯到公關公司員工,好萊塢幾乎人人都在探索新模式,從名人的起居生活中發掘新的商業價值。
以名人婚禮為例,牽涉其中的遠不止一對新人及雙方親友。
名人甲是否要與名人乙結婚?該問題一旦提出,將引發雙方工作團隊的一系列談判磋商:
這樁婚事對甲、乙二人到底有利還是有弊?如何在其中實現利益最大化?
同理,名人丙能否在非洲或者亞洲某國收養一個孩子?這樣的問題照樣能讓好萊塢不少公司和個人忙亂一陣。
在名氣就是生產資料的好萊塢,名人的一舉一動絕非偶然。
所謂名人“被偷拍”照片、有關名人的傳聞,其曝光和傳播時機都是精心挑選,往往在該名人出傳記、發唱片、演電影、上電視、或者推出某款香水或產品之時。
參加真人秀走紅的金卡戴珊將自己的名氣用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