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訂閱!求票票)
作為一個君主,瑪麗的思維依然停留在封建主義的觀念之中,思考問題的出發點不是英格蘭共同體的利益而是封臣對於封君的忠誠。
歷史文獻記載,當樞密大臣們秉持堅定的反戰立場時,瑪麗女王逐一召見並且威脅他們:
“如果不能服從她與夫君的意志,或者被處死,或者被剝奪土地與財產”。
在瑪麗女王的觀念中,菲利不僅是她的丈夫,也是英格蘭全體臣民的封君;
如果封臣拒絕向封君履行義務,就應當被剝奪土地與財產。這一點十分令人頭疼。
令人不解的是,女王同西班牙的聯姻議案在兩院很快透過。
賦予瑪麗自由傳位,給予菲利《叛逆法》保護及維護女王憲法地位等一系列法案都在兩院透過。
經過不懈的努力,女王終於在第三次議會上,以立法的形式正式同羅馬教廷聯合,使英國教會經過“漫長而劇烈的肆虐和災難之後,終於投向聖座的懷抱。”
這是瑪麗統治最為成功的時期。
作為一個狂熱的天主教徒,瑪麗女王曾經深情地說:
“我看重我的靈魂得救,勝過十個王國”。
信仰勝過王國,她將個人的天主教虔誠置於英格蘭共同體的利益之上。
瑪麗偏執的性格,使她在打壓新教徒的過程中,手段方式極為兇殘。
1555年施行《懲治異端法令》,恢復實施異端法,恢復“火刑柱”的刑罪工具。
同年2月4日,聖經翻譯者約翰·羅傑爾斯被處死。約翰的死,敲響了所有新教徒和“叛逆者”的喪鐘。
一個星期內,隨他走向火刑柱的還有大主教胡伯,著名的倫敦傳教士勞倫斯·桑德爾士和哈德雷教區長羅蘭德·泰勒博士。
每年約90人成為殉道者,大量的教徒流亡國外,使英格蘭人才嚴重流失。
在社會上也形成人人自危的緊張恐怖的氣氛,造成了基督教區乃至英格蘭的分裂,也失去了人民的支援。
據不完全統計,瑪麗下令燒死的“異端”大約三百多個。“血腥瑪麗”的稱號當之無愧!
1557年,西班牙與法蘭西的戰爭爆發,菲利到英國來尋求軍事支援。
女王覺得有責任提供一切援助,議會對此表示反對。
1557年7月,英對法宣戰。
1558年,法國經過一個星期的奮戰,攻佔了加萊,這就成了對瑪麗政權的重要一擊;
加萊的丟失斷送了聯盟的命運。
加萊保留了大約二百年,最終還是被英格蘭的宿敵奪去。
加萊的喪失使英格蘭民族精神受到壓抑並摧毀了對女王效忠的最後防線。
對瑪麗女王來說,加萊的丟失給她的統治的穩固以致命一擊。臣民的背離,丈夫菲利的離去,沒有子嗣的痛苦,再加上病情的日益惡化,1558年11月17日,瑪麗在聖詹姆斯宮悽慘地死去,沒有人為她哀悼。
許多提到瑪麗的著作中都有這樣一句話:
“當瑪麗在1558年11月病死之際,整個倫敦響起了歡慶的鐘聲。”
“血腥瑪麗”由此而來,而以此命名的雞尾酒,也彰顯其血腥程度。
這種雞尾酒由伏特加、番茄汁、檸檬片、芹菜根混合而製成,鮮紅的蕃茄汁看起來很像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