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草民認識一個人,或可為大王所用,成為刺吳計劃的關鍵所在。”
“何人?”
“師修。”
“是他。”趙無恤愣了一下,問道:“師修子如何能助我等刺吳?”
“大王有所不知,師修之子,為魏軍效力,戰死於大梁,故而師修仇恨吳國。”豫政意味深長的道:“草民聽說吳王有意編撰一部屬於吳國的禮樂,號《吳頌》,以彰顯自己的功德,想必名滿天下的師修若是應邀,跟隨草民一同入吳,吳人一定不會設防。”
“為檢驗師修的真才實學,吳王也會命他彈奏一曲。屆時若能將匕首藏於琴中,趁著混亂之際,草民或可將匕首拔出投擲出去,二十步之內,也可一舉刺殺吳王。”
“善!”對於豫政的計劃,趙無恤很是滿意。但,豫政似乎認為這樣的計劃還不夠完美。
稱不上盡善盡美。
“大王,為刺吳,成就大王你霸業。草民願意刺瞎雙眼,以此來使吳王放下所有防備!”
“嘶!”一聽這話,趙無恤、史暗、郵無恤君臣三人,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倍感震驚。
要把事情做絕嗎?這麼狠?毫無疑問,豫政是一個狠人。不過,倘若豫政不夠狠,趙無恤也不敢用他行刺慶忌。
這樣的刺殺,作為刺客的豫政註定是有去無回的。他最後的結果,一定會是跟刺殺吳王僚的專諸一樣,被亂刃砍死,剁成肉醬。
“豫壯士,你如此……教寡人如何是好?”趙無恤很是感動,熱淚盈眶的道:“你讓寡人如何報答你?”
“請大王照顧好草民的妻兒即可。”豫政義正辭嚴的道:“為挽救趙國,為挽救天下蒼生免於苦難,為誅滅暴吳,豫政義不容辭!”
“好一個千古義士!”趙無恤壯烈激懷的道:“豫壯士,你就是寡人的專諸!請你放心,寡人賜你一千兩黃金,良田五百畝,宅邸一座,美人十名!”
“你的兒子豫讓,日後會是我趙國的上卿,裂地封疆,世襲罔替,從此和大趙榮辱與共!”聽到這話,豫政很是感激的道:“多謝大王!臣,願為大王效死!”
“好!”趙無恤為得到豫政這樣的人才,很是高興。這樣一個身手不俗,又膽大心細之人,趙無恤就不信還殺不死慶忌。
……時間進入吳王慶忌三十二年,即公元前482年,正月。冬去春來,萬物復甦,冰消雪融。
此時的吳國還在籌劃著發動滅亡燕國、代國、中山國的大事,各種各樣的武器輜重,以及錢糧兵馬都在緊鑼密鼓的準備著。
只待慶忌一聲令下,數十萬吳國銳士就能北上,為他掃滅北方三國,一統天下。
在這個時候,卻傳來了代國要投降的訊息,這讓吳國的君臣更是大喜過望。
能不戰而屈人之兵,那自然是最好不過的事情。事先,慶忌還派人打探了一下代國的情況。
發現代國的確是沒有調兵遣將的跡象,如此種種,似乎是說明了趙無恤的確有投降的心思。
慶忌是一個寬容的人,有容人之量,即便知道趙無恤此人暗藏大志,且仇恨自己,也未必不能原諒他。
但是,慶忌同時也是一個生性多疑之人。趙無恤要派遣使者到咸陽覲見慶忌,並獻上隨侯珠以及代國的山河社稷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