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大王強令韓魏出兵助戰,並在民間大肆購置糧食,且撤去防範韓魏兩國的兵馬。”
“臣唯恐韓人與魏人突然起兵,襲擊我吳國的後方,屆時恐怕將悔之晚矣!”
“請大王三思!”
“……”
慶忌不由得陷入了沉默。
吳國早已經是眾失之的了。
慶忌的野心昭然若揭,就是要掃滅列國,一統天下,成就前無古人的偉業。
而韓魏兩國被吳國打殘之後,就只是在苟延殘喘。
要是再這樣下去,韓魏勢必會滅亡,泯然眾人矣。
韓魏兩國的國君都不是蠢材,怎麼可能想不到這一點?
這一次諸侯聯軍伐吳,就是韓魏兩國翻盤的機會,豈能錯過?
當然,至少有十萬吳軍,還在邊境窺伺,所以韓魏兩國是有賊心沒賊膽,一直都不敢輕舉妄動。
賭一把嗎?
不。
慶忌不能賭,因為吳國現在家大業大,沒必要冒險。
而韓魏兩國已經是山窮水盡了,搏一搏,或許還能“單車變摩托”。
換言之,韓魏兩國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三十萬對六十二萬,吳能敵否?”
慶忌環視一週,語氣深沉的看著在場的將領問道。
然而,沒有一人,有底氣回答慶忌的這個問題。
即便是孫武、伍子胥、田穰苴這種成名已久的戰神,都不敢放下豪言。
吳國的確是輸得起。
但,折損幾十萬兵馬,還丟了中原幾個郡,這種罪過不是誰都能承擔得起的。
“大王,臣以為,如若不戰,此事或可以和平手段解決。”
范蠡硬著頭皮站了出來。
不戰而屈人之兵嗎?
慶忌頗為欣慰。
“范蠡,你有何良策?”
“大王可遣使,與列國和談。”
范蠡偷偷的打量著慶忌的神色,見到慶忌的臉色不變之後,這才大著膽子緩聲道:“諸侯盡皆蠅營狗苟之輩,所為者,莫過於土地財富。”
“大王或可讓出一半的故趙之地,使齊、魯、宋、衛、燕五國瓜分……”
“荒唐!”
還不等范蠡把話說完,伍子胥便叫了一聲,怒視著范蠡,斥責道:“範子,你怎可說出此等誤國誤君之言?”
“滅趙之戰,我大吳二十多萬將士流血犧牲,付出了數萬人的性命為代價,這才取得的戰果。”
“僅憑你的一番唇舌鼓動,便要將這些來之不易的城邑土地拱手相讓。你範子們心自問一下,可對得起死難的大吳將士嗎?”
“你的良心不會痛嗎?”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