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真是大手筆。
此戰,吳國若能勝之,掃滅列國,一統天下的戰事要提前了。
如果敗了,趙國故地,以及吳國的河東郡、上黨郡以及潁川郡,甚至是三川郡,都會遭到列國的瓜分。
這是可以預見的事情。
「此外,半個月前,齊、魯、宋、衛、燕五國之君,會
於朝歌,相互尊王,歃血為盟,以齊侯……不,現在應該稱之為齊王。」
頓了一下,范蠡緩聲道:「諸侯以齊王呂壬為盟主。」
「聯軍六十二萬人馬,齊國在其中佔據三分之一,大概二十萬兵員。」
「魯國,兵員八萬;衛國,兵員八萬;宋國,兵員十萬;燕國,兵員六萬。」
齊、魯、宋、衛、燕五國相王之事,慶忌早已經獲悉了。
為何,五國要相王?
答桉不言而喻。
周天子以及九鼎,已經被慶忌遷往咸陽安家落戶,相當於延續了五百多年的周王室,名存實亡了。
不,而是已經宣告滅亡了!
在沒有天下共主的情況下,只有吳國一家稱王,而其餘周王室冊封的諸侯,盡皆是公、侯、伯這樣的爵位,豈不是淪為了吳國的臣屬?
當然,吳國是有這種實力,迫使列國成為自己的臣屬,慶忌也能成為跟周天子一樣的天下共主。
但,這不是慶忌想要的結果。
而列國出師討伐吳國,需要名正言順。
既然周王室已經不復存在,諸侯們就沒有限制,相互尊王,也是情理之中。
他們想跟自己拉到跟慶忌一個水準。
話說回來,五國相王的事情,還是齊相田恆提議,並一手主導的。
這廝之前還在朝拜慶忌的時候,提議讓慶忌稱帝,取代周天子成為天下共主,以號令諸侯,不過被慶忌婉拒了。
「再者,中山國那邊,有意跟諸國相王結盟,只是被拒絕了。」
范蠡笑了笑道。
中山國的前身是鮮虞人,戎狄出身,自然被中原諸國瞧不起,被排斥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韓魏兩國那邊,齊王秘密派了使者前往大梁、陽翟遊說,只是迫於我大吳的壓力,韓君與魏君皆不敢輕舉妄動。」
「估計還是首鼠兩端,兩邊不得罪,或是想著坐收漁利。」
已經被吳國打殘的韓魏兩國,對吳軍產生了極大的心理陰影。
而且,在吳國的監視下,兩國的確不敢出兵。
吳國伐趙的時候,慶忌就留了後手,派了不少兵馬駐防於河東郡與潁川郡,便是防著韓魏兩國突然出兵救趙。
迄今為止,吳國都沒有動用河東、潁川兩郡的兵馬,所以韓魏兩國就一直不敢出兵,眼睜睜的看著趙國被吳國滅亡了。
慶忌忽然想起一件事,問道:「趙無恤及其趙國餘孽,還在中山國嗎?」
「還在。」
范蠡頗為疑惑的道:「大王擔心趙無恤會突然參戰嗎?」
「不。趙國餘孽不過幾千人,就算趙地還剩下一個代地,趙氏在故地還有人望,也成不了氣候。」
慶忌澹澹的道:「趙無恤能做的,就只是作壁上觀,以待時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