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熊掌是很難煮熟的,一旦熊掌半生不熟就很難吃。
如晉靈公想煮熊掌下酒,靈公再三催促,廚子只好把未煮好的熊掌獻上。
靈公嚐了熊掌後身體不適,一怒之下,下令秘密斬死廚子!
由此可見,狐庸吃到的也多半是沒有煮熟的熊掌!
“干將。”
“臣在!”
被點到名字的大工令干將連忙站起身。
他只以為自己可能犯了慶忌心中的忌諱,故而有些恐懼。
“干將,你適才也下地勞作,使用過農具,不知在你看來,惡金(鐵)農具與青銅農具相比較,孰優孰劣?”
“這……”
干將沉吟了一下,回答道:“大王,臣以為惡金農具也好,青銅農具也罷,其實兩者並無不同。”
在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冶煉鐵業的興起,鐵製農具代替了木、石等材料的農具,從而使農業生產力發生了質的飛躍。
戰國時期的農具絕大多數都是在木器上套一個鐵製的鋒刃,到西漢中期以後,木心鐵刃農具開始被全鐵農具代替。
而在慶忌的設想中,自然期望吳國的鐵農具能達到西漢中期時候的標準!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時代,鐵已經被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產。
“工坊那邊,寡人期望能改進一下冶鐵術,惡金韌性十足,我吳國的銅礦、鐵礦不少,然鐵礦居多,若條件允許,未嘗不可以全鐵農具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產。”
慶忌意味深長的道:“或許,有朝一日隨著我吳國的冶鐵術越發成熟。鐵也能取代銅,成為武器所需之材料!”
“臣,領命。”
干將一時間,也感到壓力山大。
因為慶忌定下的目標不可為不大!
鐵農具取代青銅農具還好說,但是鐵武器取代青銅武器?
這多半是不成的。
鐵劍由於有很強的韌性可以做的很長,青銅是在銅的基礎上摻入了別的物質。
材質的差異已經不是工藝可以彌補的了!
如果力氣夠大的話,比較厚重青銅劍當然能夠擊斷比較輕薄的鐵劍。
慶忌深知,歷史上鐵劍取代青銅劍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鐵比較普遍!
所以一般來說青銅劍是不能和鐵劍爭鋒的。
而且,青銅劍不能太長,這樣在長度上就佔了很大的優勢,太長的青銅劍作戰時就更容易折斷。
但相對鐵器來說又太脆硬,韌性不夠!
在同等規格的情況下,青銅劍能輕易地刺破敵人防護很優秀的盔甲。
鐵器那方損害少,主要區別是軍隊打仗時,殺傷效果好,青銅劍如果太長了會斷,而鐵不會。
“二三子,寡人慾廢除固有之井田制,開阡陌封疆,不知卿等以為如何?”
聽見慶忌有這一想法,群臣都不禁一陣錯愕,隨即臉色大變。
中大夫狐庸首先道:“大王,這恐怕不妥。古者三百步為裡,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畝,公田居一!”
“井田制由來已久,有夏商周三代,傳承一千多年,不曾更易。吳承周制,以任地事而令貢賦,凡稅斂之事,大王更不該更易祖制!”
“請大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