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是慶忌的王命,孫武又怎敢違抗?
“大王組建陷陣營,是欲對楚,對越之戰?”
這是孫武能想出來的唯一解釋。
蓋因南方缺少戰馬,吳、楚、越三國都是南方國家,步卒遠遠多於戰車兵,而且有時候真正的作戰主力是步兵,而非戰車!
然而,慶忌只是雲淡風輕的笑著道:“若有可能,寡人期望,陷陣營能成為名動天下,讓列國為之聞風喪膽的精銳之師!”
“諾!”
孫武立馬答應下來。
“大王,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但說無妨。”
“大王現在欲推行吳國新政,非眾多能人賢士相助而不可為之。恕臣直言,今大吳朝野上下,尸位素餐之公卿大夫不少,而人才匱乏,恐新政難以推行!”
忠言逆耳!
孫武的這一番話,引起了慶忌的共鳴。
吳國地處偏遠,且不似楚國和其餘中原列國一般人傑地靈,湧現出大量的賢才。
在這種情況下,慶忌欲在吳國實行改革,推行新政,阻力重重且不說,其麾下能用的人才都沒多少!
這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這一點,從慶忌之前到處遣使他國,使臣人選捉襟見肘就可見一斑。
“長卿,這正是寡人心中所慮也。”
慶忌搖搖頭道:“吳國少有賢才。然,吳國沒有,列國卻有!”
“是故,寡人慾頒佈求賢令,廣納天下賢才於吳。”
“寡人,要在姑蘇山打造一座黃金臺,使天下有志之士,在我吳國皆可一展抱負!”
求賢令?
黃金臺?
對於此等事情,孫武聞所未聞,但心中知道這是慶忌招攬賢才所用的手段。
慶忌在吳國所推行的新政,絕對不亞於昔日齊國管仲的改革!
……
就在慶忌雄心勃勃,準備求賢令事宜的時候,下大夫伯噽所率領的使團,已然乘船東渡,改道南方,進入越國。
這一路走來,伯噽等人甚是艱辛!
蓋因吳國南方之地,尚且被叛亂的闔閭割據著,無法通行。
即便伯噽敢於穿越此等地帶,唯恐被闔閭計程車兵抓住,有去無回!
所以,伯噽在這種情況下,不得不冒險渡船而南向,進入會稽使越。
會稽,是越國的都城,城池規模比吳都小得多,論繁華程度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會稽城若是放在中原列國,怕是連一座上等城邑都算不上。
饒是如此,居住在這裡的人口可不少!
伯噽使越,原以為能在第一時間面見越王,沒想到一連兩日,居然連越王允常的面都見不到,吃了閉門羹!
這讓伯噽的心中納悶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