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忌那充滿堅毅之氣的眼神,就定格在了一個名為葫蘆口的地方!
葫蘆口,顧名思義,就是一座形狀類似於葫蘆的地方。
此處雜草叢生,放眼望去,盡是懸崖峭壁,便於隱藏,又利於打伏擊。
慶忌本就生長在吳地,自然十分熟悉這裡的環境!
為將者,光是通曉兵法,曉暢軍事還不行,如何能將兵法上的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運用,這才是兵家制勝之道。
故而每到一個地方,古代為將者通常是先自己查勘一下地形,方可識別恰到好處的戰機,作出最為關鍵的判斷!
眼下慶忌的對手是闔閭,是伍子胥,都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帥才,慶忌自然不敢掉以輕心。
“黑夫!”
“末將在!”
“你即刻率領兩千士卒,戰車三百乘,趕往葫蘆口之北,若敵軍衝至,聞聽廝殺之聲,則立即奔襲過來一起圍獵!”
“諾!”
將軍黑夫領命之後,立刻轉身離去。
慶忌又對在座的將領各自發號施令,妥善安排任務。
這一戰對於慶忌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他不能有絲毫的大意!
……
翌日,在距離吳都城不足三十里之外的曠野之上,兩支聲勢浩大的軍隊正在對峙。
一方,是頭戴尖頂戰盔,紅衣黑甲的闔閭軍將士。
另一方,是頭上頂著橢圓形戰盔,身穿紅色戰衣的慶忌軍將士。
兩方人馬,服飾旌旗俱是緋紅色,唯一不同的就是戰盔的形狀!
當然,為了區別敵我,慶忌軍一方的將士在脖頸上還綁著黑色的麻帶。
“咚咚咚!”
沉悶而又略顯壓抑的牛皮戰鼓聲,在曠野之上響起。
伴隨而來的,則是氣衝雲霄的吶喊聲!
“吼!吼!吼!……”
慶忌軍一方的將士呈現出多個巨大的方陣,旌旗蔽空之下,披堅執銳計程車卒們大聲嘶吼起來。
站在最前面的是一手持盾,一手拿劍的武士,他們每走三步,都將手中的青銅劍擊打在圓盾之上,然後“吼”的大喊一聲。
緊隨其後的,是排列有序的戰車,每一輛戰車上都插著代表慶忌軍的旌旗,站著御者、車左、車右。
御者駕馬,左執射,右執戈或矛,不一而足!
在戰車的兩側,還有不少頂盔摜甲計程車卒負責護衛。
在這個時代,戰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每一輛戰車的配置都極高,古制的是甲士十人,但隨著戰爭的日漸頻繁,戰車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在這個時代,除了戰車上的甲士三人,還有甲士七人,徒兵二十人!
披堅執銳的甲士來源是國人,徒兵來源於庶人,身份地位有區別,庶人的地位要比國人低。
甲士衝鋒陷陣,輔助車上主力作戰,徒兵做一些打雜的工作,後勤等等。
而在戰國時期,一乘戰車的人員配備又有了變化,車上甲士三人仍然是主力,車下徒兵七十二人!
蓋因那時已經混淆了國人、庶人等區別,所以統稱為徒兵。
此時,慶忌軍與闔閭軍在曠野之上對峙,鼓聲大作,充滿肅殺之氣。
闔閭軍的方陣前沿地帶,不同於慶忌軍的武士,而是清一色的盾牌手!
走在最前面的,都是手持長方形巨盾的盾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