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歧在於,女主角的選用。
按照李昱的想法,既然這一次不在寒國拍攝,轉移到了漂亮國。
電影也是要在這邊上映的,那麼在啟用演員時,儘量使用老外了。
主角里面,有李昱這一個東方面孔就足夠了。
為的就是用一群老外來突出他嘛。
這點,特切夫沒有意見。
畢竟,劇本是李昱的,他還投了部分錢,是名副其實的老闆。
可是在女主的選擇上,特切夫執意要用一個東方面孔的女人來演。
李昱呢,則定的是一位白人女演員。
在這個問題上,特切夫極力反對。
李昱問他為什麼。
特切夫解釋道:“是這樣的,一個白人女孩子,永遠不可能愛上一個東亞人,這在現實中和其他電影裡基本不會發生的。”
雖然特切夫的話很絕對,李昱有一萬個理由反駁,但是李昱沒有那樣做。
李昱問道:“這是不成文的規定?”
約瑟夫道:“是的,潛規則。”
這樣的說法,換誰都不會高興。
李昱知道,在漂亮國,對東亞人的歧視可以說是方方面面的,他來這兒時就見識到了,可是他沒想過會滲透得如此之深,連電影都沒有放過。
在透過影視作品傳播美式價值觀這一塊,給全世界人民洗腦,可以說是漂亮國的慣用伎倆了。
李昱回憶起以前看過的電影,有些電影,經常性的出現偉大的白人男性英雄來落後的華夏,幫助國人打敗邪惡,成為救世主,接著便是東亞女孩子愛上白男,或者跟白男纏綿。
或者是,東亞女性總會無條件、死心塌地的愛上白人男性,即便被拋棄,甚至獻出生命,也不會是白男的問題。
這樣的例子,在前世的漂亮國的電影裡,簡直不要太常見。
1923年上映的電影《海逝》,劇中女孩兒救了一個落水的白男,就立刻愛上了他,併為他生下一個孩子,可白男回到漂亮國之後,從此杳無音訊。
類似的還有1932年上映的《蝴蝶夫人》,不過女主角不是華夏女性,換成了小日子。同樣無可救藥地愛上對方,同樣等待,同樣被拋棄,同樣自殺……這種被支配關係,在漂亮國的各類電影之中一次次上演。
時間更近一點的《櫻花戀》、《春滿扶桑》、《京都美人》……這些電影中,以愛情的名義,把白男奉為皇帝一樣對待,小日子的女性瘋狂迷戀上白男。
國內則有《上海驚奇》、寒國有《戰場》、躍南有《綠色貝雷帽》、《第一滴血2》……
此外,還有對前蘇聯的黑化和國人的抹黑。
這源自於漂亮國的自大,自認為漂亮國代表的是先進、自由,而華夏則是落後、神秘的,甚至被他們用他們自己對華夏文化的理解,把我們定義為黃禍。
傅滿洲系列電影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電影之外,還有眯眯眼……
即便有正面的東亞男性形象,也會刻意地壓制或抹除掉其身上的陽剛之氣,永遠不會吸引白人女性,永遠不會有白人女性.愛上東亞男性,被剝奪了七情六慾。
在這些種種證據面前,還有人為漂亮國洗白,說這是普世價值,藝術是沒有國界的。
由此可見,李小龍的偉大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