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基本上與清明沾邊的古詩、歌曲,大多都是生離死別。
《清明雨上》也不例外。
這首歌的背後,是有個故事在的。
大意是剛好三月三清明節這天,丈夫被抓壯丁,夫妻倆在長安西橋離別。
斷橋、雨滴、灰暗的天空……與路上匆匆行人,構成一幅淒涼畫面。
十年後,丈夫征戰歸來,才知妻子早已在其離家第三年,思念成疾,鬱鬱而終。丈夫來到妻子墳前說了些話,想到從此世上只剩他一人孤獨徘徊,也隨妻子一道去了。
這個故事在今天看來,非常的老套,沒有新意。
甚至讀完,波瀾不驚,生不起一絲憐憫。
可要知道,一首歌曲的背後擁有故事,是件非常難得的事情。
哪像如今,多少歌曲口水話滿天飛,不要說故事了,意境深遠一點的措辭都沒有。
觀眾聽後,自然是喜歡得不得了。
上音樂平臺去搜沒搜到,猛然驚覺又是一首新歌。
為什麼是驚覺?
主要還是聽入迷了,好聽的歌曲,總能讓人忘記許多事情。
聽完以後,第一時間肯定是去找歌的。
自然找不到,李昱在國外,沒打算立刻上傳。
“我的天吶!李總一場演唱會,要出多少首新歌?不要停,好嗎?”
“別人是演唱會找不到歌唱,唱一首歌,互動一下,拖延時間。李總呢,僅唱幾首老歌,其他不是新曲就是新歌,我只能說太強了,演唱會去得值!”
“值什麼?你買到票啦?”
“別說了,別說了,頭疼!”
“好了,可以罵音樂平臺了。反正歌曲搜不到,就是他們的鍋。”
……
各大音樂平臺忽然遭遇無妄之災。
每次李昱開演唱會,或者上節目,這些音樂平臺都提心吊膽。因為只要李昱出新歌,除非他主動,否則這些音樂平臺都不會在第一時間上李昱的新歌,需要等李昱把音訊交給他們。
網友哪裡願意等啊,沒有就罵唄。
還好幾次之後,這些音樂平臺有了經驗。
直接把李昱的老歌弄出來,給網友聽,緩解一下他們暴躁的情緒。
效果還不錯,起碼沒有之前被罵得那樣慘。
接著便是常規操作,聯絡張揚,要音訊。
張揚現在不管了,一股腦推給魯志強。
應對這些,魯志強就比較有經驗了,就是讓他們等。
歌曲那麼快上線,其實並不利於熱度提高,反而可能會加快熱度消失。最好的辦法是,在熱度快要消失時,上線歌曲,就可以把熱度續上,維持更長時間的曝光。
張揚不是專業的經紀人,也沒在娛樂圈混過,跟著李昱半路出家,對娛樂圈立面的那些門道,肯定不如魯志強那麼清楚。
音樂平臺沒有辦法,只能默默承受著。
真是光捱罵,沒見吃肉。
演唱會後臺。
“好久沒聽到李總唱情歌,這首歌聽得我眼淚嘩嘩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