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品天仙訣”。喬坤便專門化了此法與他,也算是對自己大徒弟的一種優待。
鄭倫心下感動,當下叩首,
“弟子謝過師父。”又細細參悟。這時黃天祥和哪吒也醒了,喬坤又整理自身所學,借大道之力,演化出一門煉體法訣。
此是他用非常之道化出,奪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機,真意雖是源於他,但言語詞句卻是大道根據真意自由演化,非是他所斟酌。
“原來是此法。”看到這法訣,喬坤也不由恍忽,笑道:“這也罷了。”便依原文傳授。
卻是:“顯密圓通真妙訣,惜修生命無他說。都來總是精氣神,謹固牢藏休漏洩。休漏洩,體中藏,汝受吾傳道自昌。口訣記來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涼。得清涼,光皎潔,好向丹臺賞明月。月藏玉兔日藏烏,自有龜蛇相盤結。相盤結,性命堅,卻能火裡種金蓮。攢簇五行顛倒用,功完隨作佛和仙。”以
“東皇太一”之能為,他自然可以更改這
“顯密圓通真妙訣”的詞句,但這又是何必?這本是自然而然,他強求反落了下乘。
這法從修行保養精氣神開始,觀想明月,此後又更改為大日,得日月精華,參動靜之變化,悟五行妙法,性命雙修,最後仙佛合一。
實在是他修行的寫照,他不願修改。黃天祥和哪吒一時難以理解其中深奧,卻福至心靈,記了口訣,拜謝深恩。
這是哪吒將他當成了師父,而不是哥哥。喬坤又指點一會,便與他們同回朝歌。
路上在盤算,他追朔自身,並沒有所謂的穿越,但這
“顯密圓通真妙訣”借他之手創出又是什麼情況?是可能的未來?那猴子和須菩提是否又是真實存在的,或者是將來要存在的?
為什麼自己那似是而非的記憶中也有這些?這一切是不周山那位遠古天帝所探索的必然嗎?
或者還有其他玄妙?朝歌很多地方都在重建,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雖然繁忙,但是卻看不出這些百姓的愁苦,一邊工作一邊有說有笑,從他們身上是輕鬆的氣息。
可見他們對於目前的生活還是滿意的。這都是姜子牙、姬發和周公旦的功勞。
不多時便已經到了王宮。此時姬發、姜子牙還在等候。見到喬坤到來,他們屏退左右,
“我們已經推舉婁雲衢為當代人王。”這一點喬坤早知,畢竟龍族化身迴歸本體的時候帶著許多人道氣運,而且龍族化身和本體記憶共享。
當日姜子牙封神完畢,回到朝歌,與諸多諸侯商議爭論人王歸屬。諸侯彼此推讓,良久無果,姜文煥提議說人族有至寶名為崆峒印。
得崆峒印認主,登基為人王,自古如此。不如以崆峒印試之。結果化名為婁雲衢的龍族化身接了便有直衝天際的光華,還有九龍出現,五帝降臨,正應九五至尊之象。
五帝降臨之後只說了兩個字,一個是
“善”,意思就是好,另一個則是
“易”。有這般景象,姬發、姜子牙也順水推舟,只說什麼
“今大事俱定,當立新君,以安天下諸侯士民之心。天不可以無日,民不可以無君”之類的言語。
東伯侯以及姬發兩人就可以決定天下走勢,何況還有南伯侯與姜子牙推波助瀾。
於是婁雲衢就成為人王,非常草率。而後姜子牙與諸侯商議,婁雲衢號為泰易。
只是還未祭祀天地,龍族化身泰易便飛身離去和為太一。
“易”乃是因為三皇以
“易”庇護周之部落,又是五帝欽定,泰乃是極、大之意,又代表著安定平和,自然合適。
喬坤不禁皺眉,
“如今還要婁雲衢做人王嗎?”成為東皇太一,他又怎麼會願意做人王?
修仙要因果越來越少,以至於無拘無束,無因果無劫數,而人王卻與億萬人族因果相連,有礙修行。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不死不滅的存在也不適合做人王。人王應該是人族,至少是個人才對。
“自然要的。”說話的不是姜子牙,而是姬發。喬坤問:“二哥,為何如此?”姬發勸他當大王,又是什麼考量?
姬發向喬坤拜了拜,對那聲二哥誠惶誠恐,
“我不能佔了那位置,若佔了活不過三年。”隨著姬發動作,喬坤感覺到姬發身上海量的氣運傳來,巨流升騰,宛然雲海,氤氳變化,這股氣流匯入自己身體中,其中還有一些劫氣、死氣,一同被抽出匯入到自己體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