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諸葛亮出使江東,對孫權說:“秣陵地形,鐘山龍蟠,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說的就是建康。建康東傍鐘山,南有秦淮河,西倚長江,北臨玄武湖,處於天然屏障之內。到東晉時,城區範圍已擴建至東西南北各四十里。中心為宮城,宮城座北朝南,南門正對御街。御街貫徹城區,是全城南北軸線。御街左右建官署,外側是居民區。建康是最大的商業中心,手工業作坊和商業集市密佈在秦淮河兩岸,行船經秦淮河可以從東西兩個方向抵達建康各個集市。城區四周建了五個軍壘,屯駐宿衛軍。宿衛軍職責是保衛京師,與駐守京郊的牙門軍,合稱中軍,直屬中央。為了避免皇帝受制於宿衛軍,宿衛軍被分為五個營,分別駐紮在城內各個軍壘,使之互相配合,又彼此牽制,共同完成宿衛任務。
這一天,王質終於抵達建康。他自小生長在小山村,雖然路途中經過數個州郡長了點見識,但那些州郡完全比不上建康的氣派不凡、守衛森嚴,還有繁華熱鬧。不過,王質也顧不上這些,好不容易到達,辦正事要緊。王質向路人打聽出武衛營的軍壘所在,又經過一番奔波才來到武衛營。武衛營門口整齊劃一地站立著左右兩排守門士兵。
王質選了最外邊的一個士兵遞上一兩銀子,詢問道:“兵大哥,可以向你打聽些事嗎?”
士兵見到銀子滿心歡喜,一把抓過掂在手心,道:“想打聽什麼事?說吧。”
王質道:“我受同鄉所託給武衛營的一位士兵帶封家書,不知道要走什麼流程?”
士兵問:“那個人叫什麼名字?”
王質道:“馬國榮,建安郡的。”
士兵詫異道:“馬國榮?!”王質點點頭。
士兵道:“馬國榮兩年前已經死了。”
王質大吃一驚,半信半疑的問:“死了?會不會是同名同姓?”
士兵道:“錯不了,建安郡花縣人,二十出頭的,對不對?”王質點點頭。
士兵道:“那就對了,他已經死了。我們以前同營房的。”
王質連忙問:“他是怎麼死的?”
士兵道:“軍中偷盜,重杖一百軍棍,沒熬過去就死了。”
王質驚道:“軍中偷盜?他為什麼要偷盜?”
士兵道:“為了買五石散。”
王質不解地問:“五石散是什麼東西?”
士兵道:“五石散是一種吃了讓人飄飄欲仙的藥石,貴族名士才吃得起的。”
王質道:“他在軍中怎麼會沾上五石散呢?”
士兵道:“據說是給某位大人試藥沾上的。”
王質道:“那他屍首呢?”
士兵道:“受軍法而亡,需暴屍三日,再隨意掩埋,無墳無碑,不可能找到了。”
王質心情複雜,拱手道:“多謝兵大哥告知一切,不知道此處附近有沒有代寫書信的?”
士兵指了去處,王質謝過後依指示前去。王質百感交集,九叔九嬸盼望見到唯一的親人,如今卻是噩耗當頭,白髮人送黑髮人,不知二老該如何面對。王質請人寫了書信,按士兵的話如實告知,在信封內放入十兩銀子封好,花了二兩銀子僱請驛吏代為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