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輝生氣自己走到了最前面。
馬良心想,也可能自己真的誤解了他。就湊到小雨身邊,笑嘻嘻地說“大姨,你還是再給我們講個故事吧,我覺得聽著故事攀登就不感到累了。”
小雨溫和地一笑,說道:好吧。就講‘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的故事。
其實,這句話是被人們曲解了本意。這句話是有一個故事演變而來的。
講故事以前,就得先矯正兩個字,‘狗咬’並不是四條腿的狗而是百家姓的,苟姓,就像李姓,王姓一樣;杳也不是動詞喓,而是杳無音信的‘杳’,所以苟杳是個人名。
話說從前,有個叫苟杳的人,他的父母雙亡,寄居在呂洞賓的家裡,因為兩家是世交。苟杳住在呂洞賓家,並在他的監護下一直在學習,許多年過去了苟杳長大成人。
有人給苟杳說了一門親事,在結婚前,呂洞賓對苟杳提出了一個要求‘你的新娘娶進門,要陪我三天’。
苟杳一聽就很生氣,心想,我去的媳婦為什麼也陪你?可是,在人屋簷下不得不低頭。還是咬了咬牙答應下來。形勢比人強,誰讓自己窮困潦倒呢?
好歹三天的時間過去了,苟杳看著自己那如花似玉的新娘,回來後就委屈地哭泣。
苟杳就問‘你哭什麼?’”
新娘子淚雨漣漣地說“為什麼相公早上出門,晚上回來,從來也不去我的房間呢?”
苟杳聽後,知道自己錯怪了呂洞賓。他是在提醒自己不要沉迷於情愛之中,一定要努力學習去應考。幾年後,苟杳真的中了狀元,還升了大官。
過了許多年,呂洞賓家裡發生了一場火災,家裡燒得一塌糊塗,什麼也沒剩下。
呂洞賓的婦人想起苟杳,現在已經是一位大官。可以去找他幫助渡過難關。
呂洞賓也沒啥辦法,只好硬著頭皮,去找苟杳求助。
苟杳知道了他的來意後,就好酒好菜的款待,但是就是不說怎麼救助。只是交代家人每天都要好酒好菜的伺候。
一晃就是十天過去,呂洞賓在想,都過去了這麼多天了,我是吃飽喝足了,還不知一家老小怎麼過的呢?苟杳到底是幫,還是不幫啊?
又一想,不說話,那就說明不想幫忙了。唉!那就回去吧,只能再想別的辦法了,總不能強人所難吧?
然後,他就回到了村子裡,當來到家門口時,家裡的房子翻蓋一新。
走進院子看到妻子正扶著一口棺材嚎啕大哭。
當他妻子看到呂洞賓還嚇了一跳。因為別人告訴她,呂洞賓在路上餓死了,有好心人用棺材把他送回來的。她看到呂洞賓活活生生地站在自己面,當然嚇了一跳。
呂洞賓聽到家人的解釋後,氣的臉色發綠。一氣之下,就把那口棺材用斧子劈開,劈開後,裡面全都是金銀財寶,還留了一封信,信上寫著“苟杳不是負心郎,路送銀,家蓋房。你讓我妻守空房,我讓你妻哭斷腸。”
呂洞賓看後才明白,原來苟杳早有安排,是自己錯怪他了。
哈哈。這就是那句話的由來。其實,他們倆都是在默默地為對方付出,只是被表面現象給矇蔽。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不要只看表面,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你們三個是發小,也算是一起出道的,我希望你們是一輩子的好朋友。相互幫助,相互提攜才行。
又看了玉濤三人一眼,鄭重地說“在以後的工作中,遇到問題,不要急著下結論,仔細地查明原因才行。偏聽偏信會誤大事的。”
小雨的故事講完了,每個人都在沉思。長松他們三個還相互對視了一眼。心裡都在想著心事。
玉濤三人聽了這個故事後,也很有感觸。
快到山下時,玉濤對鄭輝三人,笑著說“哈哈,你們三個現在非常幸福,還有你們大姨講故事哄著。我們那時候就沒有你們這樣的待遇,直接把我們趕到養鴨場去餵鴨子,鏟鴨糞。”
呂長松問玉濤“小叔叔,以前,大姨一次也沒給你們講過故事嗎?”
向華笑著說“哈哈,有講過,那個故事讓我們終生受益,也是支撐著我們捱過那段艱苦的生活,發生切地的脫變期。是我們敢於面對自己,正是視自己。”
鄭輝湊上來,諂笑著說“給我們三個講講唄。我們也想像你們一樣。”
玉濤清了一下嗓子後,就把那個佛祖的故事講了一遍。他們聽後,誰也沒再說什麼,順利的下山了。
3
一行人走在回酒店的路上,看到清潔工人已經打掃完衛生,正準備家吃飯。
向華對鄭輝三人說“我請大家去農貿市場,品嚐一下這裡老百姓攤的煎餅,現在成了我的最愛,剛攤的煎餅還熱乎乎的。捲上好吃的紅燒肉,然後咬一口香噴噴的,再用大蔥蘸著大醬,實在是美味可靠,再喝一碗豆腐腦。簡直就是人間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