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走得很快。
在李垂文泡了零零後小花,撰寫了驚世駭俗的論文,打通了碩博學位的程式後,時間已經來到五月下旬。
進度果然如李垂文料想的那樣,沙漠治理專案成效顯著!
隨後的走出去合作,也緊鑼密鼓敲響。
他也被上頭欽定作為親臨一線的專家人員,隨團隊出發去阿聯酋。
這是首次圍繞著技術商業運用與合作而出國,國內與阿方取得了合作共識,將在對方沙漠地帶劃出一塊佔地兩千英畝的試驗田,用於技術應用。
阿方負責出資和提供裝置器材等一切必要消耗,中方則提供技術和人才,雙方將視具體效果,決定後續的合作內容以及範圍。
如果能夠成功,那麼這將是一項改變世界的壯舉。
它的高度一下子就從我國荒漠地區治理,變成了國家高科技硬實力的輸出,從而還會影響到地緣政治、國家戰略,甚至會左右到世界格局。
這就是當初大老急於召見他原因,李垂文到現在才逐漸看懂這盤棋局,確實就像網路上說的,國家在下一盤大棋。
他作為個人的角度能看到的有限,但作為國家智囊團精英們的不同視角,卻能夠看到許多常人所不及的領域。
姑且不管國與國的高度,李垂文目前肩負的就是協助團隊將事情做好、監督專案將任務準時報告。
除了技術和管理方面,他還肩負著交際的工作,畢竟他的主業是一名環球基金人,這層身份意味著他無論在哪裡,都能夠與當地權貴富豪結交感情。
李垂文是給他們掙大錢的人才,現在又帶來能改變他們環境的技術,不論從哪方面那都是座上賓級別的!
科研團隊抵達後不久,雙方自然先進行了政治層面上的會晤,帶頭的是一名部長級大員,作為國與國的合作,該走的程式都得走。
隨後才進入到具體的技術和商業合作程式中,專案非常多,具體到操作下來更是需要各種條框事項,合同也要白字黑字寫下來。
李垂文沒有參與到具體事項,他主要負責跟大人物們的交際,他的牌面非常大,該國王室不一定記得住部長是什麼來頭,但一定知道他!
《劍來》
在抵達第二天的下午,李垂文就與酋長見面,並著手技術前景進行討論,雙方進行了親切友好的交談,達成了諸多共識。
這是媒體上要說的外交句子,實際上還是有些許意見是需要交換的,比如合同方面,團隊裡面有海灣方面的專家給他分析過,阿拉伯人做生意喜歡討價還價,還喜歡在節骨眼的事情上搞小動作,不注重細節就容易被鑽詞眼裡玩套路了。
對於隨團到來的專家意見,李垂文也非常重視,他知道民族文化風俗的不同,導致在交易談判上也是差異盡顯。
說句不好聽的,人心隔肚皮,表面熱情洋溢但也不能保證人心的貪婪,這種跨國的技術,可別搞不好就給合同繞裡面,將技術拱手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