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美為盡在此乎?”
一個聲音忽然在許長安耳旁響起。
“非也,河之上,為海。”許長安笑道,雖從未見,但海總是知道的。
話音落,百川匯聚,又往東去,是為萬川而入海。
又有人道:“天下之美之大,在海?”
“海上有汪洋,汪洋之上有天地,天地之上有宇宙。”許長安又道
“則宇宙為至大至美,毫末灰塵則為至小至醜?”
“以吾如今之所知,是也。”許長安道。
“否也。”
忽然一聲輕嘆,似乎對許長安的回答並不滿意,道:“量無窮,時無止,分無常。世間萬物,無窮無盡,時間往復永無止息,得失變化更無常。是以有大智慧者,見事物之大小,不侷限於一隅,更不單以外表,乃知量無窮也。世上不知之事總多於知曉之事。你有大慧根,緣何如此短視?”
“既然不知之事總多於知曉之事,又怎知量一定無窮,時間一定無止?”許長安笑著反問道。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若達至高,或可齊物我、齊生死、齊貴賤、齊大小。然我境界未達,何以言語如此?”
“井蛙不足以語海,夏蟲不足以語冰。可我為井蛙亦為夏蟲,自然只能說井底之水,夏天之熱。”
許長安侃侃而談,此三問皆出自莊子秋水。
黃河河伯見百川歸河,心中自滿自傲,後入北海方知自己淺薄,而自反省,北海海神教誨,井蛙不可言海,夏蟲不可語冰,受見識所限而驕傲實可笑,如今方可聽道,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可傲慢。
之後,河伯又問是否天地最大,毫末最小,北海海神又言未必,因天地無量無窮,故而貴賤大小可齊也。
全篇體現了莊子的思想。
許長安其實有參考答案,但既是法寶之問,不欺本心,不欺靈寶。
井蛙不可言海,夏蟲不可語冰。
可我就是井蛙夏蟲,我就是喜歡偷懶,喜歡睡覺,貪生怕死,喜歡美食美色。
怎麼啦?
再者,河伯因百川匯聚遠勝一川,故而自滿,不知其上還有萬川之海,那自以為齊大小便是至高,比那些分大小的聰慧,是否也是井蛙夏蟲之見?
皆是井蛙夏蟲,你又何以說我?
“萬物無涯,自知井蛙即為賢也,世人又有誰非井蛙?汝甚妙矣!”
一聲讚歎迴響,四周河流潰散。
許長安腦中忽現三式神通。
萬川、秋水、齊物。
迴轉夢海,許長安元嬰踏在三瓣蓮花之上,隨手揮劍一斬,霎時間萬千劍氣呼嘯肆虐,似萬川之水,頓時間,夢海斷流。
許長安面露微笑,倒真是他的天命之物,雖是元嬰三層,但執此劍,可斬化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