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靈異小說 > 國姓竊明 > 第384章 終戰條約

第384章 終戰條約 (第2/2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網遊之逆天飛揚 盛唐大救星 凰妃之一品嫡香 穿越大夏,我靠打獵發家致富 從零開始 頂級大昏君 娶個前朝公主,讓我復國嗎? 穿越種田忙 高武三國:我大哥是劉備 瘋批美人詐屍後,靠種田暴富了 最強喪屍傳說 末世超神直播間 二皇姐沒想到有一天靠忽悠上位 魔法少女與可變式戰鬥機 一覺醒來,我成了豪門惡婦 雲端迫降 壞小貓惡毒值拉滿後 強撩!重生後,禁慾大佬撩上癮 快穿之我給炮灰當大腿 手握穿越交易群,潑天富貴進家門

雖說慶祝的程度不如當初滿清被滅時那麼熱烈,能讓百姓人人感同身受。但實際上也已經比除滿清以外其他敵國覆滅時,要更鼓舞人心了——

究其原因,扶桑國跟大明畢竟是有仇的,這個仇可能比蒙古人還大,因為大明立國之後,蒙古人除了瓦剌那一支以外,其他其實對大明沒什麼威脅,大部分時候還是大明揍他們。

而倭寇的禍害,在大明持續了一兩百年,也就晚明海禁開放、大明自己的海上力量變強後,倭寇才漸漸式微。對年老的大明子民而言,他們對倭寇之害還是有印象的。

現在聽說倭寇之國被打趴下,產倭寇最多的島嶼被大明血洗佔領,普天之下黎民百姓的歡欣是實打實的,尤其南方受倭寇禍害比北方更甚,人民對於鄂王爺立主永除倭寇後患的做法,當然絕對支援了。

在這樣的民心基礎下,朱樹人居於幕後、決定對平倭之戰的決定性功臣們大加封賞,阻力也就幾乎不存在了。

哪怕因為朱樹人的生父沈廷揚死後,戶部現在由別人管理了,對於賞賜的給付與額度核算有點微詞,也沒人能阻止朱樹人的意志——雖然當時朱樹人名義上在丁憂,並沒有親自出面過問任何具體政務。

轉眼過完年,到了隆武十六年的元宵節時,朝廷終於討論出了扶桑戰爭的封賞結果。

鄭成功和張名振,這兩個朱樹人早期的心腹,終於也爬到了封國公的地步。

他們倆一個拿下了九州島,一個拿下了蝦夷,還各自重創了日軍,南北兩路加起來殺傷殲滅擊潰了超過四十萬日軍(包括臨時拉的農兵),

再加上大明一朝“殺倭寇”的功績加持,以及他們原本在滅清戰爭中已經走到了侯爵圈子的頂層,只差一步了。這次完成公爵的“境界突破”,也是順理成章的。

相比於此前的四位國公,沈廷揚是朱樹人的生父,官場資歷很好,史可法則是內閣首輔,當初在南京重建朝廷時的招牌。曹變蛟、黃得功也都是積年悍將,在崇禎朝初年就身居武職高位了。

所以當初滅清時封的四個國公,嚴格來說不是朱樹人的嫡系屬下,更多是他的尊長和盟友、同僚。

經過五六年的發展,如今這第二波的國公,總算都是朱樹人從較低的位置提拔上來的,

他們整個履歷都是跟著朱樹人混,基本上沒怎麼受崇禎朝的國恩,至少在崇禎十二年朱樹人本人入仕之前,他們基本上都是草莽或基層的軍職,忠誠度也就更加鐵桿一些。

而朱樹人要封公爵,當然也不會只封前線作戰的將領,對於在後方掌權排程、統籌全域性的人,該封也得封。

這一次在後方蹭到主要功勞升遷的,乃是朱樹人的表哥、兵部尚書張煌言。

張煌言同樣屬於在此前滅清戰爭中,已經功勞不小了,他的部隊還兩次擊潰過阿濟格、狙殺過阿濟格本人,最後還督師過內黃大名那場關內大決戰。

只是在最後的關外草原追擊階段,張煌言已經升到兵部,他一個文職也不適合親自千里追擊,也就沒去一線督師。

以至於最後滅清結算時,張煌言因為在升官方面升得多了、年紀又輕,自然要在爵位方面壓一壓,以示公允,也堵住天下悠悠眾口,免得被世人說朱樹人任人唯親。

如今,距離滅清已過去五六年了,朱樹人自己穿越到這個世界都已經整整二十一年,今年都三十八了。

張煌言比表弟年長兩歲,剛剛年屆不惑。一個過了四十歲坎的兵部尚書,任職年限也夠,當國公完全合理。

最終處理結果,三位國公在冊封完成後,隆武帝朱常淓下旨,未來二十年內,暫定對九州、蝦夷、枯葉等地,比照關外的軍屯管理之法,由實權將領負責地方事務,其制度跟中原各省完全不同。

當然,為了防止藩鎮割據,這些權力肯定都是不能世襲的,所以那些被管理的地盤並不是封地,只有國公的封號能世襲。

此前曹變蛟黃得功朱文禎等人,因為已經上了年紀,隆武帝的旨意裡面才會許他們“終生軍屯督管吉林/科爾沁”等地,也是知道他們的壽命最多就幹個二十來年了。

而這一次張名振鄭成功顯然比黃得功那些人要年輕一輩半輩的,他們的自然壽命還能活很久,為了留個口子便於調整,才下旨先試點二十年。如果二十年後沒有看出明顯尾大不掉的跡象,那就還可以把優待延長下去,最多就延長到他們終生。

除此之外,鄭成功在得到事實上治理九州島、生殺予奪權力的同時,也把大員島的民政治理等權力交還了一部分給朝廷,只是保留了鄭家在大員島的私人財產而已。

鄭成功也沒覺得這有什麼虧的,因為他能封國公就已經很滿足很覺得光宗耀祖了。換一塊地盤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就當是年紀輕輕封國公的籌碼之一了。

三位新晉國公里,只有文職的張煌言不可能得到地方實權的提升,但他早已是兵部尚書,也不需要外放。

封了國公之後,隆武帝旨意直接讓張煌言擔任內閣次輔,僅次於史可法,這樣就剛好頂替了他遠房姑父沈廷揚壽終正寢後空缺出來的次輔,

還能確保朱樹人名義上丁憂期間,朱樹人家族對朝廷實權的徹底穩固掌控。

……

經過扶桑之戰的洗禮,大明的軍隊實力進一步得到了磨合,大明文武的權力結構,也因為這一連串的立功機會,向著新生代的年輕人過渡。

如果說此前滅清之戰的後期,除了朱樹人本人以外、其他多是一群五六十歲的老成持重文武在擔綱閣部要職。

經過這一次之後,終於有大群剛剛四十出頭,甚至鄭成功這種只有三十五歲的年輕人上位。

有了這樣的新鮮血液和班底,朱樹人的威望更加鞏固。加上戰後大明也確實需要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恢復消耗、消化地盤。所以此後整整兩年,朱樹人也沒有任何大的動作,朝廷也沒什麼變法舉動。

唯獨在攀科技和發展生產方面倒是絲毫沒有鬆懈,創新惠民的新事物依然層出不窮。

兩年之後,大明因戰爭的損耗的國力,基本就徹底恢復了,朱樹人也結束了生父壽終正寢的低調時光,可以再次大展拳腳。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唐朝好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