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番嘗試,最終還是以清軍又丟下數千具騎兵屍體、傷兵為代價,倉惶撤走,豪格也只能徹底放棄“逃跑的過程中把明軍追兵拉得脫節、首尾不能相顧、然後找準時機殺個回馬槍”的想法。
“南蠻子對海軍的應用真是犀利歹毒吶,看來以後進兵連遼西走廊都不能用了,只能走大草原了。這還不算什麼,要是遼東沿海各地處處都不安全,難道我大清只能徹底放棄沿海、退往內陸麼?”
一想到這種可能性,豪格的內心簡直要被痛苦淹沒。
但事已至此,他還能怎麼辦?只能是往前看,見招拆招,走一步看一步。
剛剛從回馬槍失敗受創的痛苦中走出來還不到一夜,次日清晨,清軍又收到一條接踵而來的新壞訊息,再次沉重打擊了其士氣:
寧遠和錦州都已經確認失守!就是在豪格的軍隊從山海關火速回援的這段時間裡失守的!兩地守軍從遇襲到陷落,三天都沒撐到!
豪格大怒,狠狠抽打了帶來噩耗的信使,還想查問細節。最後被告知,明軍渡海而來,居然還帶了足量的攻城重炮,就在昨日突然加急了攻勢,再配合城內部分動搖士卒願為內應、有不少遼東守兵本就是吳三桂等明軍將領的舊部降軍,多管齊下才那麼快破城。
豪格仔細梳理了一下這個節奏後,內心居然升起了一股不寒而慄。
而跟他一起商議決策的滿達海、嶽樂也多少看出端倪了。滿達海相對經驗豐富一些,頓時失驚叫道:
“不好!怕不是明軍一開始假裝沒能速攻破城,就是在勾引我軍救援寧遠吧!明軍肯定是一上來就有足夠的攻城重炮,強行破城的!但前天沒拿出來,昨天才拿出來,這就是一開始示弱、在勾引我軍啊!”
至於具體勾引什麼,明白人到了這一步早就看明白了,不就是勾引豪格捨不得寧遠、捨不得錦州、捨不得翻越燕山撤退所必須放棄的輜重糧草和斷後步兵,所以勾引豪格往牌桌上下更大的賭注麼!
這番話被滿達海點破,豪格的威望也不免下降了一些。至此,清軍內部基本上已經認清,豪格對付南蠻子的水平,最多也就跟當年多鐸多爾袞半斤八兩!不可能比他們更強!
只不過,清國已經內亂得夠多了,多爾袞畢竟有大戰略層面的路線失誤,而且其勢力也已經連根拔除,所以現在也沒什麼好後悔的,只有跟著豪格一條道走到黑了。
眾將只是唉聲嘆氣,但談不上生出異心,最多士氣低落。
……
事已至此,該虧的都已經虧了,直接放棄輜重和步軍再改為翻山,也不可能。
因為寧遠城畢竟不是關卡,而只是一座孤城。
哪怕明軍張名振部帶著吳三桂登陸、拿下了寧遠,也沒法徹底攔截斷整條遼西走廊,清軍還是可以繞過孤城撤退的嘛。
除非寧遠能跟山海關一樣,還有配套的長城全面攔死,那才叫無法突破,只有一座孤城,不試一試就太對不起清軍至此為止的沉沒成本了。
而最終的結果,當然是“試試就逝世”。
九月初六,清軍集結主力,準備強行從寧遠城西北方向繞城而過、繼續往東北逃竄。
行軍的時候清軍還做好了戒備,一旦剛剛殺進寧遠城還不到兩天的張名振和吳三桂敢出城騷擾,就立刻以清軍主力反殺!
結果,吳三桂比豪格想象的還頭鐵,
他居然不是等清軍過了一半、再攔腰截擊,更沒有選擇等清軍騎兵主力過去大半後、追尾掩殺步兵和輜重隊。
吳三桂直接選擇了在清軍先鋒都還沒繞過寧遠城時,就提前幾個時辰出城列陣,還抓緊時間簡易挖了一點壕溝和夯土牆,然後就當道堵路,一如街亭的王平。
看到這一幕,豪格也算明白過來了:
“吳三桂這點人馬繞後,居然有那麼大的胃口?指望把孤全軍圍殲堵死在寧遠以西?就憑他這點人馬?朱樹人應該不怎麼信任吳三桂吧!沒聽說有另撥精兵給吳三桂調遣,他手下也就那點關寧軍舊部,三萬人都不到,還指望攔住我大清主力?”
明軍雖然以極大的排程力量,從海路儘可能派兵繞後了,但畢竟有寧遠和錦州兩處需要分攤。而且從登來渡海而來,每艘船也就運百餘人,還要留下海面上的部隊,
明軍全部運力,連水手在內,大約七八萬人,除掉水兵後,剩下再分兩半,寧遠和錦州也就各自分三萬不到,仗打到這一步,這個資料敵我雙方都是清楚的。
所以眼下的情況,就是豪格麾下清軍滿漢蒙總兵力六七萬人,加上一些運糧的輔兵壯丁。面對眼前有吳三桂兩三萬人堵路,後續有黃得功李定國十萬以上大軍追擊。
只要吳三桂拖住豪格最多一天,甚至只需要半天多,黃得功李定國就能追上來掩殺背刺豪格的後軍。
豪格要活命,只有兩條路,要麼在黃得功李定國追上來之前突破吳三桂,
要麼在黃得功追上之前、判斷出確實沒法突破吳三桂,那就往北翻越燕山逃亡。
但這種事到臨頭才翻越燕山的措施,註定會路險難行,機動性差的部隊絕對會被咬住變成炮灰。到時候就是隻有騎兵能逃,而且還不是全部都有把握逃。至於步兵,註定都得全軍覆沒了。
“全軍突擊!務必正午之前徹底擊潰鑿穿吳三桂部!不能拖!過了午黃得功隨時會追上來,到時候我軍就要腹背受敵了!大清存亡在此一戰,諸將務必竭盡十二萬分死力、搏命突圍!殺!”
豪格知道沒時間猶豫含湖,也就直接不管什麼章法,把全軍戰力往堵路的吳三桂臉上衝殺過去。
……
對面的吳三桂,看到清軍全軍突擊,誓死衝鋒,內心也恍忽了一下。
那一刻,他忽然覺得,眼前這一幕,跟七年多前、山海關內,他跟李自成廝殺時,是何其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