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後世安徽地界上,江淮之間只有淝水一條道,而後世江蘇地界上,蘇北也只有淮揚的邗溝一條道。控制住這兩條道,就等於分別控制住皖、蘇兩省的南北溝通。
明軍眾將領會了鄂王爺的思路後,也是人人振奮,各自領受了任務,自去部署進兵、羊攻主攻搭配不提。
……
朱樹人這邊剛剛做好部署,對面的清軍滿達海部、尚善部和李成棟部,也才剛剛得到尼堪的覆滅訊息不久。
甚至可以說,在這個時間點上,他們只是知道尼堪的主力多半是完蛋了,只有少量部隊突圍出來。但尼堪本人是死是活,他們依然沒有準信。
只能說,清軍的將帥死得太快太頻繁了,此前剛吃了一次“不知道多鐸死沒死”的虧,導致部隊排程出現混亂,拖了好久。現在才確認多鐸死訊沒幾天,尼堪又來這麼一手。
清軍在兩淮的指揮,豈不得再次混亂個五六天的?
而明軍當然不會給清軍反應時間,幾乎是在得知尼堪潰敗的同時,滿達海等人就收到鳳陽方向清軍的急報:
“二位貝子爺,合肥黃得功突然北上,以主力勐撲鳳陽方向,鳳陽與合肥之間的定遠縣,已經被黃得功圍攻了,是否城破尚不可知,城內外訊息已經斷絕!
鳳陽周邊的懷遠縣、臨淮縣也發出告急!明軍還喊出了‘復中都,殺漢奸偽王’的口號,士氣極盛,似是志在必得!留守鳳陽的耿仲明向諸位貝子求援甚急!”
滿達海和尚善一驚,稍一咂摸明軍的口號,立刻就意識到了這事兒的靠譜程度應該很高——
此前投靠他們的明偽帝、小福王朱由崧,如今還被軟禁在鳳陽城內呢。
歷史上清軍剛打到江南時,也沒急著殺害明朝諸王,就是想留著諸王作為棋子,便於勸降更多明朝武將,瓦解抵抗意志。還是等攻下南京,又攻下杭州後,覺得徹底板上釘釘了,多爾袞才要求把俘虜的朱明九位王爺一起押到北京,統統斬首。
如今南京久攻不下,潞王登基建立的政權眼看站穩了,清朝自然更不急於殺福王這個曾經僭稱偽帝的傢伙了,就想留著他噁心朱常淓朱樹人,拿來當一塊類似於後世汪精衛效果的旗幟。
而站在朱常淓和朱樹人的立場上,若是能偷襲鳳陽得手,團團圍困最終殺光,雞犬不留,把朱由崧殺了以絕後患的,多爾袞肯定會覺得朱樹人這個決策太划算了,政治意義巨大。
雖然事實上,哪怕朱樹人全力強攻鳳陽,也不太可能得到朱由崧——
一旦戰事危機,清軍想趁著合圍之前,以騎兵把個別重要人物送走,簡直是太容易了。尤其朱由崧又不用留下指揮軍隊,這種吉祥物臨陣脫逃也根本不會影響到士氣。
滿達海和尚善合計之後,都覺得鳳陽不容有失,滿達海率先提出:
“英親王派我來援淮南,本就是為了試圖營救豫親王。其實豫親王殉國後,我部便該西歸。只是未得攝政王明旨,才確切襄助三哥(尼堪)再戰幾場。
如今三哥也敗了,鳳陽又告急,那是明人中都,一旦被明軍重新攻克,對那幫南蠻子士氣鼓舞不小,眼下既然沒人給我軍令,我便回救鳳陽,在鳳陽等候攝政王或英親王的下一步指示!”
尚善一聽,頓時也生出了走意,他的主力此前在江南被重創過一次,如今帶的部隊很多都是回到江北後,尼堪重新劃撥給他的。
而且他們都吃過一次添油戰術的虧了,無論如何不願意再落單遭到各個擊破。
而清軍此前來淮南,一切都太順利,得到的太容易了,便不太珍惜,北方騎兵遊牧對於淮南的水網節點的重要性認識,也不充分。
種種因素加持之下,尚善也決定到鳳陽待命,只讓李成棟和孔有德自行決定,是在淮安節節阻擊明軍,還是跟隨主力一起去鳳陽決戰。
孔有德李成棟不知揚州戰場北上的明軍有多少,但暗忖連尼堪都那麼容易覆滅了,他們要是留下落單,怕是愈發要承受明軍無盡怒火,這時候還是儲存有生力量比較重要。
種種類似考慮之下,整個兩淮清軍都開始往鳳陽收縮集中,試圖打一場跟明軍的決戰,在防守中痛擊明軍。
……
滿達海等人做出決策、並開始移動部隊後次日,多爾袞的旨意才送到了淮安,
聽說滿達海等人已經離開淮安,而尼堪生死不知,信使只好再折返沿淮河逆流而上,最終在野外行軍途中追上了諸將。
但即使這封旨意送到了又如何呢?首先,這封旨意的直接領受人應該是尼堪,多爾袞發出時,只知道多鐸死了,並不知道尼堪也死了(而且多爾袞從北京下達命令的時候,尼堪確實還沒死,是信使在路上趕了兩天路後,半路上尼堪才死的)
所以即使送到,時效性也大打了折扣,並不能對進一步的新情況做出指示。
當然,多爾袞命令中的大原則還是可以借鑑的,比如多爾袞告訴尼堪,既然多鐸已死,沒必要再做無謂犧牲,可以“酌情收縮兵力,以待時機。從豫地援淮南各軍,也可視情況重歸舊部”。
多爾袞說的那個“酌情收縮”,當然本意是讓清軍可以別急著攻打揚州城了,沒有意義。但現在情況有變,滿達海等人當然也能進一步解讀,把“別攻揚州”擴大解釋為“淮安都能酌情放棄”。
就算不是所有人都這麼解讀,只要有相當一部分人選擇這麼解讀,剩下的就算不這麼解讀也會被賣隊友、獨力承受明軍的怒火,死了還有可能落下一個不聽指揮的罪名幫活著的戰友背鍋。
那誰還想當冤大頭?
滿達海等人自然是繼續給多爾袞回信,讓多爾袞在尼堪生死不知的情況下重新給出指示,並且說他們已經去集結防守鳳陽,爭取在一場阻擊戰中痛擊明軍。
……
此後七八天的淮南戰局推演,倒是沒什麼細節值得贅述的,因為雙方都沒有發生明顯的血戰決戰,只是在運動拉扯為主。
鳳陽那一路的黃得功,此前還真就是耍詐假裝冒進的,還稍微冒了一點險——黃得功從合肥北上後,並沒有第一時間就攻破定遠縣,畢竟攻城還是要時間的。他只是以分兵圍城,鼓譟炮擊,隨後就以主力繞城繼續北上,大張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