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就等於說讓史可法回去商議一個伯爵的名號,給李輔明加爵了。
李輔明連忙謝恩,感激涕零,朱常淓卻又多問了一句,暗示他是否願意在後續追擊多鐸之戰中接受朱樹人的領導。
李輔明剛受重賞,他自己的功勞已經兌現了,何況朱樹人原本就對他有恩,自然不會抗拒。他連忙說:
“陛下何出此言!為將者受督撫節制,本就是朝廷法度。何況末將前年在遼東時,被洪承疇陷於絕地,若非……沉閣老以海道張軍門千里救援,末將及麾下部曲,如今怕已是塔山一抔枯骨。受朱部堂節制,末將無有不服。”
李輔明表了這個態之後,朱樹人就算是可以毫無竊權瑕疵地兼管節制南直隸各軍了——
因為李輔明在此前防守戰中功勞最高,功勞最高的人都表態沒有不服了,其他一群沒怎麼立功的打醬油貨色,還如何有臉不服?
這些兵權委任的事兒,如果放到朝堂上去說,或許又要橫生枝節,被一群人指手畫腳。但如今皇帝和首輔、以及守城戰主要立功將領,只是在迎接談笑之間,就把事情定了,其他人也就根本插不上嘴。
朱樹人再次謝過皇帝恩典、同僚信任,然後恰到好處又擺了個姿態——他向朱常淓請示,請求把他的部隊留一部分在秦淮河碼頭紮營,因為人數太多,後軍也還沒趕到,全部進城的話,怕南京城內會比較混亂,一時容納不下那麼多突然憑空出現的人口。
朱常淓順勢就應了,讓朱樹人只帶兩三萬人,並主要將領軍官入城,留下大半人馬在城外,一併等待勤王后軍取齊。
百官見狀,也有感於朱樹人的謹慎——直到此刻,他都沒有落下外兵一湧進京,以武力把持朝政的把柄。
……
那些齷齪的繁文縟節自不必提,入城之後,草草喝完接風酒,朱樹人謝恩出宮,總算可以跟史可法聊一聊軍機正務。
也是直到這一刻,他才能詳細掌握此前守城戰中,多鐸一方的具體損失、如今還存留的戰力情況。
史可法其實也一直沒弄清楚多鐸渡江的具體總兵力,只說他陸續過江的總人數,應該不下十萬,也有可能有虛張聲勢。
而南京攻城戰的損失,史可法倒是倉促算過一番,光是能找到的清軍屍堆,全加起來就近萬了,還有掉在秦淮河裡死不見屍的。
按史可法初步統計,多鐸軍在南京城下的傷亡,應該不下兩萬人!僅僅兩天的攻城,就折損這麼多人,也算是明末戰史一個新的高峰了。
而明軍這邊,上上下下正規軍傷亡也有六七千之數,還沒算助戰幫著運輸彈藥物資的民壯,以及那些被督戰刀逼著上牆的投敵逆屬、故舊,那些人加起來也有數千的傷亡。
只是明軍掌握了戰後打掃戰場的權力,所以明軍傷員多半能得到救治,死亡比例相對較低。
】
清軍之所以死傷比那麼高,至少一半以上的人都死了,其實是因為清軍退走時傷員都被丟在了城下,也沒法扛著受傷戰友一起走,很多傷員都是被丟在明軍城頭火力覆蓋範圍內的,要拖走可能會導致更多的傷亡。
明軍打掃戰場當然也不會跟這些狗韃子客氣,凡是看到鼠尾辮子的,不管有沒有氣都一刀剁了首級請功,補刀殺死的就有好幾千人了。
朱樹人估算了一下這個損失,按照多鐸還剩八萬可戰之兵來算,那他留在江北其實也還有好幾萬人,只是此前因為船不夠,沒法都渡過來,渡到一半就被鄭成功鄭鴻逵截斷了,此後數日也一直沒能過來。
這樣的分配比例,按說對明軍也是很划算的了,每一部分清軍都不會實力太強,相對便於各個擊破。
瞭解清楚敵軍規模後,朱樹人下一個關注重點,便是多鐸如今佔據了哪些地盤。
這方面史可法也沒有更多訊息,畢竟才解圍了半夜加一個上午,南京明軍的斥候也才剛派出去,還沒回報。
目前史可法只知道龍潭衛和棲霞山是早就丟了的,那是多鐸的登陸場,另外應天府的句容縣也是丟了的,那是多鐸進攻南京城之前擋道的。
直到朱樹人抵達這天的深夜,最新一批的明軍斥候帶著最新的情況回報,眾人才知道,在南京被圍這段時間裡,東邊鎮江府也確認丟了兩個縣,丹陽、丹徒統統落入了賊手。金壇縣以及再往東常州府武進縣,目前還沒訊息。
朱樹人盤算道:“所以,多鐸現在按八萬可戰之兵算,但士氣低落,軍備有所衰弱,已經確認他有了三縣可以盤踞,我軍繼續追擊過程中,這個數字還有可能擴大到五縣,但應該也就到此為止了——
常州府江陰縣那邊,有我舉薦的新任知府閻應元把守,多鐸應該是過不去的,所以最壞情況下,就是到武進縣為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