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被接見之前,就先被多爾袞擺了一道,讓他見識見識滿清的陣仗,“大展旌旗,以壯軍威”,看著九萬大軍連綿佈列,人馬雄壯,還沒談條件,氣勢就給足了。
一番威壓流程後,使者才被帶到多爾袞面前。
多爾袞是個壯碩的黑胖子,三十出頭年紀,比崇禎年輕一歲,面見使者時,他金刀大馬地踞坐在虎皮大椅上,臉色不傲自傲。
那些質問的話,也不需要他親自開口,自有剛剛歸附他的漢人文官代勞。而這個漢人文官,也是老熟人了,正是老牌漢奸、內院大學士范文程。
范文程在黃臺吉朝末期,就已經地位挺高,畢竟是清國漢臣第一人。不過最近幾個月,他剛剛受到了一些挫折。
先是黃臺吉死後的一系列權力鬥爭中,范文程的直屬主子碩託牽扯到了謀立大桉中,被殺了,他作為下屬自然也被牽連,被責罰後轉隸鑲黃旗。但很快范文程又被多爾袞的弟弟多鐸霸佔了他新續娶的妻子,讓范文程非常不安,唯恐多鐸再找他麻煩。
所以眼下的范文程,也是非常急於在多爾袞面前表現自己還有繼續被利用的價值,希望多爾袞重視他,別讓多爾袞的弟弟多鐸對付他。
要證明自己的價值,當然要力爭透過外交談判、從明朝身上多剮一些肉下來獻給主子,這樣主子才能重視他!
於是乎,范文程一上來就火力全開,質問吳三桂的使者為何遲遲不肯答應偉大的睿親王的提議!為何不肯獻出山海關、向滿清臣服!
吳三桂派來的使者,名叫童逵行,官職為監紀同知,是個五品的監軍文官。關寧軍“借師助剿”的思路,最初也是他提議吳三桂等人的。
這童逵行倒也算不上吳三桂心腹,以如今吳三桂的身份地位,也輪不到用一個五品文官當心腹。
只是因為吳三桂上頭理論上還有總督王永吉、巡撫黎玉田壓著。哪怕王永吉最近幾天剛剛跟著鄭成功的船隊撤走了,但黎玉田還留在山海關。吳三桂派出使者,當然要尊重名義上文職上官的意見,也要避嫌,這才借黎玉田之命派了童逵行,以示他吳三桂一心為公,並無私念。
面對范文程的質問,童逵行也不算什麼有骨氣的存在,好在朱樹人透過鄭成功交代的談判方略還算不錯,他也能勉強頂住:
“殿下,範先生,我家將軍早有與貴軍和睦之心,是貴國開出的條件實在令人難以接受,我家將軍也不好做那種背棄君父祖宗的決定!
希望殿下能夠理解,我家將軍上面還有王總督、黎巡撫壓著,他要是敢答應叛國獻土,怕是麾下將士都不能答應。”
——
ps:我知道很多人對於主角的拉攏能力有質疑。這裡稍微說兩句。
起點隨便寫、隨便洗白任何人的文,都是可以找到的。其實是越少人看的書,可以寫得越奔放,因為沒人看,就沒人嫉妒,也沒人揭發。
我這書按說看的人很少了,也可以隨便奔放。但我不能按照那些隨便拋棄筆名馬甲的人的要求來要求自己,我要想到每一本書都是一個痕跡,網際網路是有記憶的,
我以後寫到其他書,如果又有點人看,我不能留下過於奔放洗白歷史漢奸的汙點。
在主流的、有點人看、也有資格被人盯著找茬的作者圈內,歷史文有個不成文的底限,你好歹不能虛無,不能把歷史上漢奸做過的主要罪行給改了。
如果你寫的是已經穿越到吳三桂當了平西王的時候,你要三藩反正,那當然沒問題,反正此前引清兵入關已經是既定事實了。
如果你寫穿越到天啟朝,或者直接不讓甲申之變發生,讓吳三桂放清兵的前提條件直接抹殺,後面也就沒法發生,那也行。
但我寫的是跨越甲申之變的時間線。我只能儘量減少明軍的損失,多拉點人南下,分化瓦解。大家可以理解為“吳三桂麾下的大部分勢力,最後會被拉攏”。
但吳三桂本人的歷史罪行,我還是得讓他發生,這是一塊招牌,不能虛無了。否則不是教壞了讀歷史書少的小朋友?
萬一有新人初中生讀者,讀到的第一本關於明末的,就是一本吳三桂沒當漢奸的呢?不就被誤導了?
同理,涉及漢人統治覆滅的時間節點,有幾個歷史恥辱柱上的人是鐵定不能洗的,否則都出事了。你們看看起點,有哪個能把秦檜、范文程、洪承疇、汪精衛給……倒是賈似道這種你還能洗,因為賈似道畢竟只是被說“誤國”,沒有降賊當漢奸。
歷史上當了標杆性大漢奸的人,其標杆性漢奸事件,都是不能洗的。他手下可以因為蝴蝶效應不當漢奸,操作極限也就是把這些人孤立成光桿司令,最後眾叛親離就他一個當漢奸。
以上,就這麼處理吧,大家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