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風樓,好名字!”
等走近了,一名青白學子服的學子讚道。
“明玉只看到了名字好,卻沒注意到這匾額上的字可是更好!像是……”
另外一名年長些的文人搖搖頭,若有所思的道。
“像是什麼?難道還是什麼名家所書不成?”
另有一人笑著接過話道。
“不過是家酒樓罷了,若真的是什麼命人題的匾額,又怎麼會不署名呢。”
那位叫明玉的學子又抬頭看了看匾額,笑著搖了搖頭。
“或許我看錯了吧,不過說真的,這匾額上的字是真心好,要我說,比國子監門口的題字也不差什麼。”
中年文人覺得明玉說的有道理,不過再看一眼匾額,還是忍不住開口讚道。
聽他這麼一說,幾人也紛紛抬頭仔細朝著匾額看了過去,這麼一看,眾人都有些愣怔了。
這匾額上的字確實寫得極好,鐵畫銀鉤既有風骨,確實如同年長學子所說,像是出自名家之手,不過也確實如那明玉所說,底下根本沒有署名。
而且眾人翻遍心中所想,居然覺得好像都沒想到有什麼大家會寫出這樣出挑的字來。
“別想了,咱們進去問問小二不就知道了。”
叫明玉的學子最先回過神來,對著其他人提議道。
“有理,明玉兄說的有理。”
眾人紛紛應和,邁步朝著臨風樓中走了進去。
迎風樓的門臉看起來不大,進去之後卻委實不小,看大小應該是將後面的宅院也買了下來打通了,中間還作了一處南方比較常見的天井,這樣一來,東西南北四處包房裡的光線都極為通透。
和一般的酒樓很是不同,臨風樓並沒有大廳,除了剛剛進門的北門之外,其他三面都是包間。
從門前掛著的牌子來看,包間應該有大有小,大的大概是三間屋子左右,小的只有一間,看上去細節有些不同,不過風格卻又出奇的統一。
“歡迎各位公子來臨風樓用餐,請公子們來這邊辦理用餐手續。”
見眾人進了門,一名穿著純黑色短打,胸口繡著“臨風樓”三字的少年仰著笑臉迎了上來。
少年並不像其他酒樓那樣稱呼客人為“爺”,而是選擇了更為雅緻的“公子”。
“好……好。”
又是明玉第一個反應過來,笑著跟在少年身後朝著辦理用餐手續的櫃檯走了過去。
說是手續其實並不複雜,只要確定用餐的大概人數和選用的包房大小和位置就可以,這些內容都寫在楠竹做的牌子上,價格也標註的很清楚。
大一些的包房三兩銀子的,有五兩銀子的,都包括八道菜,四葷四素,可以自己從選單選,也可以讓酒樓搭配好了上。
兩間的包間有一兩銀子和二兩銀子的,包括六道菜,三葷三素,一間的包間則是八錢和半兩銀子的區分,都是四道菜,兩葷兩素,同樣可選。
當然,這些都是最低消費,如果覺得菜少可以自己另外再點,除了少部分特色菜,其他菜的價格都不算高,收費也十分透明,沒有什麼額外的花銷。
也就是說,如果只有兩個人小酌,完全可以花上半兩銀子就在這樣的環境了消磨一下午,算起來,甚至比平時去茶樓還要省錢些。
跟著明玉同來的學子共有六位,所以選擇的是一兩銀子的中等包間,折算下來,若是不加菜的話,每人花費不到兩錢。
當然,不加菜是不可能的,畢竟有六個人,總不能一人抱著一盤子菜用吧,所以六人又加了四道菜,兩壺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