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子監位於皇城邊緣,姚思廉能率數百學子趕來。
顯然,許奕今日的所作所為已然傳遍了整個長安城。
這種擴散速度,連許奕都未能料到的。
不過。
終究算是一個利好的訊息。
長安城百萬百姓中,但凡能夠走出十分之一捐贈錢糧,便能極大的緩解賑災糧不足的問題。
對於這一點,許奕自然是喜聞樂見的。
二人互相見禮後。
姚思廉滿臉含笑地看向許奕,眼神中有打量,亦有感嘆。
不是沒有人提起過讓百姓捐錢、捐糧的策略。
只不過提出來這種策略之人,無一例外,全部被正德帝打入了天牢。
無他。
大周朝為了應對匈奴人的進攻,已然增加了不少賦稅。
正德十五年為了供應漠北大軍,正德帝更是一下子增加了十餘條賦稅。
漠北決戰過後,足足過了十二年,這些賦稅才緩緩降了下來。
但,也僅僅只是恢復到了正德十五年之前的水準。
這種情況下讓百姓捐錢、捐糧,說是自願。
實際上到了下面郡縣定會變成強制。
到了那時候,被逼走投無路的百姓,定會揭竿而起!
正因明白這一點,正德帝才會毫不猶豫地將提出此建議之人打入天牢,且永不啟用。
一塊功德碑便能讓老百姓自發地將家中錢糧捐獻出來,這種手段不可謂不高明。
姚思廉輕嘆一聲感慨道:“你做到了無數人想做卻做不到的事。”
許奕輕笑一聲,謙虛道:“姚先生過獎了。”
姚思廉笑了笑越過這個話題,開門見山道:“今日授課之際,忽聞京兆尹壯舉,沿途更見百姓蜂擁而至。”
“如此眾志成城,何愁旱災不止,老朽不勝感慨,亦願為賑災做些綿薄之力。”
姚思廉笑著伸手指了指身後的數百書生繼續說道:“今日,包括老朽在內,皆聽從京兆尹吩咐。”
許奕聞言也不推脫,面色一正,面朝姚思廉及其身後數百學子,鄭重拱手行禮。
沉聲道:“本官代關中數十萬百姓,謝過諸位義舉!”
數百國子監學子還禮道:“京兆尹大人言重了。”
......
隨著國子監數百學子的加入。
整個京兆府的辦事效率瞬間提高了不止一倍。
那些書寫的手臂痠痛不已的官吏們也終於得到了一絲放鬆的機會。
許奕身姿筆直地站在京兆府門前,有條不紊地指揮著一項項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