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棋喝了幾口可樂,聽人家的問題後趕緊放下回答:
“不能說是替代,傳統外科是不可能完全被替代的,但將來外科的業務越來越差這是真的,的確不僅僅侷限於胃腸外科,我看很多外科醫生都有些害怕,害怕也沒用呀。
就像早幾天,我們越中人民醫院剛救治了一位心梗的病人,溶栓效果不好,我們越中醫院也沒有心外科,沒有辦法進行搭橋手術,所以我們就採用了全新的介入手術。”
譁,臺下一下子議論紛紛。
今天過來的都是各大醫院的扛把子,不是主任就是教授,顯然對介入手術都是有所瞭解的。
瞭解歸瞭解,但華國在這1989年是沒有開展心臟介入手術的,甚至歐美國家也僅僅是少數頂級醫院才開展。
好傢伙,這麼複雜的手術,越中一家小小的市級醫院居然開展了?
不少人心裡又開始了各種質疑和不信。
“以前嚴重的冠脈狹窄只能透過心臟外科開刀手術,用一根新的血管連線通暢的兩端,俗稱搭橋術,但這個手術限制比較多,會做的醫生不多,醫院級別也很高。
而且就算是做了搭橋手術,高昂的醫療費用也不是普通病人能承擔的,可是社會上冠心病患者那麼多,難道都等死嗎?所以外國最新發明了心臟介入手術。
就是拿一根導管,然後透過橈動脈或者股動脈,將導管送到心臟位置,哪個血管閉塞了,那我就在閉塞的地方用球囊擴張開,或者更先進點,直接裝個支架就行。
這種介入手術非常簡單,兩個醫生半小時就可以完成,而且費用還不高,至少沒有傳統心臟搭橋術那麼高,療效還非常好。
除了我剛剛舉例的冠心病心梗外,其他比如先天性心臟病,像房間隔缺損,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頻消融、心律失常型疾病,慢性心動過緩還是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等等,都可以透過介入手術來完成。
大家想想,如果心臟介入手術可以完成這麼多常見病,那麼心臟外科是不是就少了大半的業務?這裡說一句,在國外這種手術都是心內科完成的,心臟外科的醫生是不是抖死了?”
陳棋的打趣,讓臺下的醫生們都笑不出來了。
好傢伙,這眨眼間,心外科又要被玩壞了?還能不能愉快交朋友了?
臺下,老郭和朱火炎兩人也是眉頭緊皺,兩位外科醫生顯然也被陳棋的言論給嚇到了。
但陳棋顯然不準備放過大家,他也想趁這個機會,給大家敲響警鐘。
“你們以為這樣就完了?錯,大錯特錯,內鏡手術,介入手術以外,還有一種腔鏡手術,等這種手術推廣開去,那才是真正改變整個外科格局的技術。”
轟~~~
這個論斷顯然讓不少外科醫生們都不服氣了。
為啥?因為腔鏡手術在1989年已經出現了,不少外科醫生都是聽聞過的。
&nm的儀器裝置,以及他自己設計的手術腹腔鏡“Galloscope”,對患者實施了膽囊切除術。
但因為某些原因,手術並沒有完全成功,由此穆赫發表手術報道後,學術界對此不屑一顧,
等到1987年法國醫生摩雷特施行了世界上首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歐美頂級外科圈內引起了極大的關注。
可惜限於腔鏡裝置的缺乏,也沒有引起大家的重視。
至於說華國的第一例腹腔鏡手術,原本的歷史中一直要等到1991年才出現。
所以當陳棋說出腔鏡手術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是傳統外科真正的故人的時候,臺下的外科醫生們都不服氣了。
“陳院長,腔鏡手術在國外試驗了幾次並不是太成功,你怎麼能說可以替代傳統外科呢?”
“咱們現在的外科已經發展了百年,還在不斷創造出新術式,這麼一個朝陽學科怎麼可能衰落?”
“就是,腔鏡手術外國醫生都玩不好,真這麼好早就推廣了。”
陳棋聽著這些外科醫生的反駁,心裡直在冷笑。
他是重生者,沒有誰比他更知道腔鏡手術在未來外科領域的地位。
這麼形容吧,等到2022年,腔鏡手術佔總外科手術的比例是超過一半的。